“陛下召谒者仆射皇甫郦觐見。”
台閣之中,放在往日根本不可能出現的大漢朝廷各機構混合辦公,在今時今日是如此順理成章地出現了。
聽到皇甫郦被召見,大部分人都沒什麼反應,年紀三十來歲的皇甫郦,向他的直屬上司光祿勳鄧淵打了個招呼,便入宮觐見去了。
黃門丞楊修向來是坐不住的,他側過身去,對身邊案幾上正在埋頭辦公的新同事,黃門從丞法正問道:“孝直賢弟,你可知皇甫兄為何被招進宮裡?”
雖然兩人同樣是秩三百石的小官,但法正卻還是放下了手中懸着的毛筆,停下工作轉頭看向了楊修。
沒辦法,其一,他是新來的,還沒來幾天那種。其二,楊修他爹是太尉錄尚書事楊彪,天子之下第一人,大漢朝廷實際上的主持者。
且說,盡管在劉弋的認知裡,法正那可是跟諸葛亮、賈诩、郭嘉一個水平的SSR。
然而回到現實便是,二十歲不到的毛頭小子法正,在大漢帝國這個已經開始講究出身門第的朝廷裡,隻能算是勉強達到了做官條件的年輕人。
這種士子,入仕得從中央政府的最基層幹起,隻比吏要高一些。
而法正和楊修這兩個初入官場的年輕人,又同在黃門侍郎(秩比六百石)鐘繇的領導下工作,自然而然地便産生了些許微不足道的表面交情。
當然了,對于孟達這個在曆史上還有些名聲的年輕人,劉弋也沒落下,塞進了政府裡。
大約是他阿爺名聲實在是太差,隻被中樞的大佬們安排了一個秩二百石的尚書令史。孟達跟楊修、法正同屬九卿中的少府,但屬于不同的部門。
“我也不太清楚。”
法正面不改色,面對楊修這種天下仲姓的嫡子,普通士人說不羨慕是假的。
廢話,你同事的爹是高幹(三公,秩萬石),你爹是普通官員(秩六百石),你能不羨慕嗎?
但是法正回想起昨日與陛下微服至董承營中,和賈诩的交鋒,卻不由得微微得意起來,我這叫簡在帝心!
你有好爹,我有天子,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哦...還以為孝直賢弟會知道什麼呢。”
楊修也不以為意,扭過頭去裝模作樣地看着竹簡。
法正心頭微微一顫,這楊修端地聰明,莫不是看出了什麼。
話說,皇甫郦被天子召見去幹什麼,法正當然知道,賈诩昨日萬般無奈之下給同鄉兼前同事張濟寫了一封信。
而這封信裡的内容,便是勸張濟入京,協調李傕和郭汜關于朝廷東遷一事,信中許諾了朝廷可以東遷到張濟的地盤,也就是離洛陽近在咫尺的陝縣。
之前被李傕和郭汜合力趕出了權力中樞,在陝縣看着李傕郭汜升官發财而極度不甘心到眼紅,且時刻想着重回權力中樞的張濟。他隻要接到了賈诩的這封信和朝廷的暗示,定然會前來長安作為第三方協調人的。
至于為什麼要召見谒者仆射皇甫郦,自然是因為谒者仆射本來就是負責朝廷公文使命傳遞的,而皇甫郦又是名将皇甫嵩之子,是天子絕對信得過的可靠人選。
而如今長安城的城防被西涼諸将把持,又經曆了南塢事件,沒有朝廷正式的公文是很難出城的,所以給張濟送信這件事唯有皇甫郦最為合适。
如今朝廷已經被涼州諸将給滲透成了篩子,主持少府日常工作的幾個侍中(秩比二千石),也就是如今最為緊要的中樞機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