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1比1兌換也不吃虧
1月29日
大洋帝國北美第二軍出兵一周之後,美軍遭遇沉重打擊,包圍圈中美第四集團軍剩餘的4.22萬名官兵向大洋帝國軍隊投降,丹佛淪陷。
随即,又傳來驚人消息;
美第4集團軍司令埃德-奧利維爾上将反正,親自擔任密西根獨立軍總司令,而這在堅持抵抗的米國内引起巨大波瀾,引燃了處處烽火,對米國抵抗力量造成很大影響。
一時間
贊成投降的言論和喊打喊殺的聲音争論不休,雙方甚至為此大打出手,引起了衆多的城市暴動和巨大的社會動蕩。
而丹佛傳來的勝利消息,極大的鼓舞了北方前線的日軍主力部隊,通過公路輸送上來的少量武器彈藥和兵力,更是解了燃眉之急。
這讓北線日軍在美軍的連番狂攻之下,苦苦支撐了下來。
在鐵路沒有修通之前,日南方兵團隻能步行開進,日夜兼程的前往芝加哥前線增援。
前行130餘公裡,抵達拉勒米以後,日軍可以從這裡乘坐火車,向東一直經過奧馬哈,達文波特,最終抵達芝加哥前線。
打通了南北大動脈(丹佛以北百餘公裡的鐵路暫未恢複),這讓日軍有能力向北方前線投入援兵,達到每天1.1~1.3萬人規模,重新穩固了芝加哥戰線。
而大洋帝國北美第二軍則繼續留在丹佛,不緊不慢的收編密歇根獨立軍,等待鐵路重新開通的那一天。
按照預計;
大約還有五周的時間緊急搶修,可以恢複受損百餘公裡長鐵路線,恢複鐵路大動脈的運輸能力。
從丹佛到芝加哥距離1600餘公裡,帝國重裝部隊沒有鐵路線輸送,單憑裝甲機動壓根兒不可能。
坦克每一個摩托小時都非常寶貴,如果自己開過去,那整個303坦克師也就幹報廢了,第二軍裝備的大量自行火炮,陸軍重炮,輪履戰車等等武器,都要依賴鐵路或公路輸送。
那有人會問?
北美第二軍不能自行裝甲機動到丹佛以北130餘公裡的拉勒米鎮嗎?
回答是,不能。
來的時候因為戰況緊急,所以303裝甲師進行近230公裡長途裝甲機動(包括作戰),就這……一路上都幹癱了二十幾台坦克裝甲車,比戰鬥中損失多的多。
其中有7台坦克車直接把發動機幹報廢了,損失可不小。
反正日軍增援兵力上去了,北方芝加哥戰線穩住了,先讓美日兩國打着呗,實力互相消耗一番,又着什麼急呀!
丹佛城内
“納尼,貴軍隻出動了第二軍,再沒有其他的部隊了?”頭山滿大将的嘴裡能塞進一個鴨蛋,吃驚的問道。
馬昌中将皺了下眉頭,反問一句;“難道還不夠嗎?”
頭山滿大将;“……”
一衆日軍将官;“……”
天照大神啊!
從現在的戰場情形來看确實夠了,但那是什麼情況?
扶桑國扶持的傀儡政府亞裡桑那共和國進行了極限動員,前後征募超過117萬預備役軍人,加上北美派遣軍29.3萬人,這就是147萬軍隊。
兩個多月的苦戰下來,日軍兩條戰線上傷亡總計45萬餘人,剩下的兵力也就是100萬出點頭,這其中還有近半都是三四十歲以上的老兵。
在美軍占據優勢期間,對丹佛及五大湖周邊地區的日裔移民實施了有組織的瘋狂屠戮,以報複倭寇犯下的累累皿債。
遇害日裔移民具體數字難以詳盡統計,有說30萬到40萬,有說隻有10多萬,有說更多,甚至高達60萬都有,沒有準确的數字。
直接結果就是日占區人口急劇縮減,從380餘萬減少到280餘萬,而如今,殘酷的戰争還沒有結束,傷亡必将進一步增加。
在大洋帝國悍然插手北美戰局之後,位于芝加哥戰線上美軍更加不計代價的瘋狂攻擊,試圖率先擊敗北線日軍主力,強行扭轉戰場被動局面,這令戰場演繹的更加殘酷皿腥。
北線日軍主力原本擁有61萬人的雄厚兵力,但是在百萬美軍不惜代價的攻擊下,兩個月下來整體傷亡超過一半,彈藥幾乎消耗殆盡。
在帝國軍隊聯合日軍占領丹佛後,北方日軍主力隻剩下不足27萬人,死傷枕籍,形勢岌岌可危,由于彈藥供應不上,曾經數次發起了萬人規模的白刃反擊。
若非看到勝利的希望,北線日軍主力早就崩潰了。
幸虧帝國軍隊實施了大規模空投,給日軍送去了急需的幾百噸彈藥,這才穩住了戰場局面。
然後,南方軍團日軍增援部隊陸續抵達,終于讓北線戰場緩口氣下來,頂住了美軍的猛攻,苦苦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