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教育真是一門大産業
北殷洲中央大平原。
太平洋鐵路中線,橫貫大陸,連接兩洋。
早在大明第四帝國立國之前,這條鐵路便已經開始修建。
朱富貴當年工作過的普拉什煤礦就是這條鐵路的配套工程,大明老臣唐三桂則是太平洋鐵路公司的正式工。
至于說,大明草創後的人力,資金,乃至于拉到來自于範德比爾特家族的第一筆天使投資,都與這條鐵路密不可分。
可以講,太平洋鐵路之于大明第四帝國的意義,不亞于保路運動中的川漢鐵路之于中華民國的意義。
當然,和這玩意做類比,多少有點不吉利。。
朱富貴坐在皇家專列上,火車已經穿過了新蜀的棉花地,越過了新揚子江第一鐵路大橋。
蒼茫的大平原依舊仿佛無邊無垠,根本望不到邊際。
前世,朱富貴作為一個浙江人,曾經乘坐高鐵前往北京。
當火車跨過長江,進入蘇北、華北之後,從小生活在地無三尺平之地的朱富貴,第一次被無邊的麥浪驚呆了。
原來,地平線這種東西是真的存在的。
大地的盡頭真的可以是平的,而不是連綿的遠山。
而如今,朱富貴乘坐的皇家專列雖然遠沒有後世的高鐵來得風馳電掣,但目光中,依稀都是當年的風情。
而且朱富貴知道,這片世界上最廣袤的黑土平原,土地的豐饒更甚華北。
如今大明三十餘萬農墾部隊,依然隻開發了其中不足十分之一而已。
令朱富貴欣慰的是,殷農神工的産業布局,如今已經慢慢開始顯現了。
畢竟神州人力多,殷洲資源多,産業分工,互補發展是最好不過了。
如果一旦整合完成,大明的潛力将是無限的。
别的不說,試想一樣後世鷹兔合體是個什麼概念?
更别說日本、韓朝、東盟這些零零碎碎的添頭了。
所以老實講,朱富貴對于入侵歐洲,在歐洲建立殖民地,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他現在隻想守着自己的億畝三分地,安安穩穩地修煉内功。
一個多月後,朱富貴才從華盛頓返回了鳳都,此時已是盛夏時節。
這可是将近5000公裡的旅程,而太平洋鐵路也并非是鳳都周邊的新式客運鐵路,主要的功能還是運貨。
皇家專列即便有着各種各樣的特權,在鐵路局的調度下其他火車紛紛讓行,平均速度也不過是60公裡每小時而已。
這次回到鳳都,天子禦駕非常低調,沒有搞什麼歡迎儀式。
如今交通越來越便捷,朱富貴學祖龍到處巡遊的次數也越來越頻繁,每次進出都講究排場的話,實在是勞民傷财。
所以,鳳都的百姓們也隻是從鳳都新聞廣播電台上聽到了天子回銮的消息。
在新津濱海沙灘的皇家度假區裡,朱富貴見到了久違的小麋鹿同學。
兩人已經有整整兩年零九個月未曾見面了。
朱莉給朱富貴帶回來了兩個孩子……
咳咳,
當然不是她的孩子,而是她閨蜜,茜茜公主的孩子。
說是孩子,其實年紀都已經不小了,隻是茜茜公主15歲結婚,10個月後就生下了第一個女兒,所以母女之間年齡相差不多。
而朱莉雖然已經是一個32歲的少婦了,但是站在兩位侄女身邊卻仿佛是姐妹一般。
茜茜公主的大女兒索菲亞今年21歲,二女兒吉塞拉今年20歲……
看得出來,這位茜茜公主确實很好生養。
朱富貴覺得,張家應該會後繼有人了。
“索菲亞”其實是茜茜公主的婆婆,弗朗茨的母親索菲亞大公的名字。
她未經兒媳婦同意,擅自用自己的名字取下了這個名字。
奧匈皇室也好,獨意志皇室也好,婆媳關系在全世界都是yyds。
隻不過,奶奶和孫女都叫索菲亞……
朱富貴也習慣了,反正這幫洋夷同名再正常不過,什麼威廉、羅伯特的,朱富貴認識的就有一打。
這種用長者或是曆史名人的名諱給小輩取名的風氣似乎日本也有,不知道是先天的還是後來和洋夷學的。
朱富貴記得,龍珠裡面悟飯就是悟空爺爺的名字,火影裡面佐助則是猿飛日斬父親的名字。
這玩意既不科學,也不方便,好在現在的倭人沒人搞這一套了。
這群家夥琢磨怎麼給孩子取名符合中華正統規範,比正統華人還要講究。
森下的大女兒朱富貴記得就叫森琴鳳,已經登記在雲南曲靖森家族譜上了。
族譜這東西也要與時俱進,女子也是要留名的嘛。
大不了加錢。
森下對于這種事情一向非常慷慨……
總之,茜茜公主很不喜歡索菲亞的名字,已經将她改名為張菲菲了。
二女兒則改名為張拉拉。
至于她自己……
沒錯,朱富貴之所以現在不稱呼她為伊麗莎白皇後,正是因為在弗朗茨涼了不到一周後,茜茜公主就正式宣布冠以未婚夫的姓氏,自稱張茜茜了。
這一次,茜茜公主将兩個女兒托付給朱莉,就是拜托閨蜜帶她們來鳳都求學。
茜茜公主聽說了沙俄留學生的事情,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接受大明的高等教育。
這件事倒是不難辦。
朱莉一路上早就與這兩個侄女混得很熟了,對她們的興趣愛好知道的一清二楚。
張菲菲喜歡電影,她母親與繼父共同主演的《羅馬假日》,張菲菲看了不知多少遍。
而張拉拉則喜歡看大明的漫畫,尤其是那些天馬行空的修仙漫畫。
這些愛好都很好滿足,反正隻要錢到位,新秦電影學院表演系和鳳都美院通俗繪畫系的大門永遠對狗大戶們敞開。
朱富貴還真擔心姐妹兩喜歡高等數學和應用物理什麼的,那些專業才叫不好安排。
還好,畢竟不是哪個女孩都叫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的。
自從洛克菲勒與愛迪生事件之後,朱富貴倒是也對這個時代的西方頂尖頭腦抱有了一定興趣。
當然,朱富貴還是相信,不說華夏人比不比歐洲人聰明,就算雙方智力水平一緻,智商在人群中符合概率分布,那麼大明也足以在本土找到足夠多的優秀人才。
沒有大明出現,這些頂尖的人才或許隻是湘西的放牛娃,或許隻是山東的撚子,或許隻是關東的土匪,又或者,他們早就夭折于饑餓或是兵災了。
所以,長久以來,朱富貴都沒有什麼從西方挖人才的興趣。
與其去挖掘西方的人才,倒不如給予大明的小天才們一個更加廣闊、公平的舞台。
在度過了最初十年的培養期後,大明堅持的全民義務教育體系已經開始顯現威力,正在源源不斷為大明的各行各業輸送人才。
不過洛克菲勒與愛迪生事件也說明了,這些經受過曆史檢驗的家夥卻有不凡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