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想用火炮試試李植的反應,李植也想看看皇太極軍中火炮的水平,所以讓皇太極先開炮。這種雙方軍隊的互相試探中,也不争一時的長短。如果李植先開炮,估計一輪炮過去清軍就崩潰了。
李植和滿清的戰争還很長,李植需要了解清軍炮兵的水平,才能做出正确的決策。寨壘北牆上此時沒有站滿人,又有各種防禦設施,讓清軍先射一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不過李植還是小看了清軍的火炮,他沒想到鞑子的火炮能命中土牆,能打死兩個警戒的士兵。死了兩個士兵,還是讓李植十分心疼。
第一輪炮擊看下來,李植發現皇太極的炮兵水平還可以,水平比自己想象的高。能夠一開炮就打中土牆,顯然清兵的炮兵也是有工具輔助瞄準的。比起軍制混亂亂用火藥,往往一開炮就炸膛的明軍,皇太極的炮兵算是精銳了。
實際上,滿清早已意識到大炮的重要。後金早期在進攻遼西的城堡過程中,長期被明軍的大炮壓制,便絞盡腦汁通過各種手段獲取大炮。
後金一方面自己鑄造大炮:據《**集》記載,天聰年間,後金印出榜招募能鑄炮之人,彼時有王天相、金世祥……十人,揭榜應募,系石廷柱帶領薦上。續募七人,有劉承愛、窦守位...
天聰五年正月八日,金人首次鑄成紅衣大炮,稱為天佑助威大将軍,由總兵官佟養性督造。天聰五年,因為佟養性督造鑄炮成功,皇太極将漢人軍民一切事務付與佟養性總理,各漢官悉聽從節制。
後金的炮匠中,王天相、金世祥都是鑄炮的熟手。王天相首創使用失蠟法鑄炮。不過這方法受限于蠟的熔點,在氣溫高時無法操作,所以隻能在寒冷時節鑄炮。而金世祥則用傳統泥型鑄造法鑄炮,一年四季都能鑄造,但鑄炮的品質略差。
另外,繳獲和接收也是滿清獲得大炮的重要途徑:滿清每攻破大明州縣,便要把城中的火器據為己有随軍作戰。孔有德率軍帶着火炮降後金後,便被封為恭順王。
到了崇祯十一年,也就是崇德三年,多爾衮入關時候,清軍已經接收、繳獲、鑄造了紅衣大炮七十餘門。這些大炮中有四門置于沈陽城上防守,十八門由孔有德随營攜帶,還有五十多門交給了多爾衮和嶽托,供他們入關攻城之用。
可以說到了這個時候,滿清的火炮火力已經不弱于明軍。滿清攻堅時候,往往聚集幾十門大炮齊轟,令城防的工事土崩瓦解。
當然,清軍的火力隻能和普通明軍比比,遇上李植動辄上百門的鐵坯法鑄造的大炮,滿清的大炮就顯得弱多了。
李植的六十門大炮在铳規等工具的協助下瞄準了一裡外的鞑子大炮,開火了。
六十發炮彈呼嘯着劃破天空,**了孔有德炮兵的工事中。炮彈密集地落進了清軍的火炮陣地裡,打得那陣地上一片鬼哭狼嚎。
一輪齊射過去,就有九門炮車中彈了,轟出一片木屑飛舞。其中又有五門大炮被擊中了大炮炮管。鐵炮彈和銅炮撞擊在一起,發出巨大的金屬撞擊聲。被鐵炮彈擊中的大炮發生了複雜的形變,炮膛扭曲,以後再開炮很可能會炸镗,算是廢了。
炮兵的站位較為松散,倒是不會像中彈的隊列那樣一死一條線。但是在密集炮彈的轟炸下,還是有四十幾個炮兵被炮彈擊中,死在了陣地上。
清軍沒有想到李植的炮火這麼猛烈,一下子就端掉了這邊一半的大炮,清軍的炮兵們陷入了混亂。幾個炮兵抱着頭就往後面逃,卻被押陣的軍官幾刀砍死在陣前。還活着的炮兵們雙腳打顫,手忙腳亂地給還能用的火炮裝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