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中,王德化躬身朝天子朱由檢說道:“聖上,齊王提出條件,要派崔昌武擔任我大明的内閣首輔,然後才會支持天子的江南政策,派兵到江南去震懾屑小!”
“崔昌武是齊王李植的妻弟。”
聽到這話,朱由檢有些不快地坐到了椅子上,面沉如水。
王承恩看了看天子,又看了看王德化,說道:“李植好大的膽子,他這是要控制朝廷啊!”
“若是讓李植的人當了内閣首輔,那天子豈不是事事要和李植商量?”
“這朝廷,豈不是要姓李?”
王德化看了看天子的臉色,說道:“然而如今文官們集體抗命,若是不依靠齊王,天下就要由文官們說的算。與其讓文官們自作主張,倒不如和齊王商量。”
“至少齊王派來的還隻是一個内閣首輔,首輔隻有票拟的權,最終下決定的還是天子。”
明代以内閣制治理天下,各地的奏章送到朝廷後,先到内閣。由内閣中的大學士商量對策,最後由首輔将内閣的建議寫在紙上并貼在各奏疏的對面上,進呈給天子。這個程序稱為票拟。
天子收到内閣的票拟後,如果覺得沒問題,就讓司禮監秉筆太監用紅色墨筆抄一遍票拟的建議,作為最後決策。當然,如果覺得内閣的票拟不好,天子也會另寫最後的決策。這叫做批紅。
所以内閣雖然有對天下大事的建議權,但是最終的決策權還是在天子手上。隻要天子勤政,将所有的重要奏章都親自閱覽,内閣首輔的“相權”還是相對有限的。
所以王德化認為,此時既然要依賴齊王李植的力量,便讓崔昌武來做這個内閣首輔也沒什麼。就算崔昌武提出各種谏議有問題,天子批紅時候改了便是。
而隻要齊王以虎贲軍支持天子,天子就能控制整個大明。
王承恩說道:“票拟雖然可以改,天下人心難收!”
“齊王已經是尾大不掉,在地方上實力已經超越朝廷。如今朝廷的首輔也讓齊王的人來做,天下人會怎麼想?”
王承恩躬身朝朱由檢拱手,說道:“讓齊王的人做了首輔,天子不怕,天下人卻怕。奴婢就怕天下的人才人物像百川彙海一樣投入齊王門下,屆時世人隻知道齊王,不知道朝廷啊!”
朱由檢看了看王承恩,吸了口氣。顯然,天子也确實在擔心這個問題。
畢竟這是内閣首輔,是執掌天下的内閣之長,不是吏部尚書。
王德化想了想,說道:“聖上既然擔心李植權勢過重,不如就和齊王商量商量,這派來的人就不做首輔了,便當個内閣次輔。”
“首輔的職位,以後就空懸着,不設了。”
按明代的規矩,首輔若在,内閣以首輔為長。首輔若不在,以次輔領事。所以王德化說不再任命首輔,将次輔職位交給崔昌武是給了崔昌武首輔的權力,卻不給他首輔的職稱。
無論如何,内閣次輔的威權還是遠低于首輔的。這樣一來,可以讓李植的權勢看上去不那麼紮眼。
朱由檢想了想,轉頭朝王德化問道:“這個崔昌武是個怎樣的人物?”
王德化拱手說道:“崔昌武是李植的妻弟,目前在天津做紀檢組總長。聽說是個明事理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