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整體稅收數字,還是十分可觀的。『→お看書閣免費連載小説閲讀網℃Ww.La
萬曆十五年,大明的總稅田是七億零一百萬畝,總田賦是二千六百六十九萬石。到了崇祯十四年,因為三饷的加派,征收的稅收更多。即便是按照萬曆十五年的田賦數字,按崇祯十四年的糧價,崇祯朝每年的總稅收也至少有六千六百七十二萬兩銀子。
這個數字看上去十分驚人,似乎足夠大明朝招募兵馬平賊卻奴,但是實際情況是,這些征收的田賦并不全部繳入國庫。
明代各地的田賦可分為兩類;其一,起運;其二,存留。“省直銀糧,名色雖不一,大約田賦、均徭二項,不離起解、存留兩款”。所謂起運,就是運到中央政府或其他省的府、州、縣或各邊鎮、都司、衛所等軍事區域的部分。存留就是留供本地開銷的部分。
地方上收取的大量稅收是直接供給給衛所、都司和地方衙門的消耗,真正上繳給國庫的,隻占其中很小一部分,一年不過幾百萬兩。如嘉靖二十八年,國庫“太倉庫”歲入不過三百九十五萬兩。正因為如此,天子朱由檢才如此缺錢,要不斷加征稅銀。
但對于在地方上征稅的李植來說,這龐大的稅收基數是個好事情。他稍微增加二成田賦,就能得到很大的收益。
增加二成田賦後,李植每年可以多得折色銀三十一萬五千兩,得本色田賦六萬三千石。按現在糧食市價,六萬三千石本色麥子相當于十五萬七千兩銀子。加上折色,李植一年可以從天津新稅制上賺取四十七萬二千兩銀子。就算刨去一千多名稅務人員的開支,還有四十萬兩淨賺。
李植得知自己的征稅方法可以為自己賺四十多萬兩銀子,十分高興。
李植心情愉快地帶着謝良友和兩百親衛來到了曹姓缙紳家,收取新稅制下的第一筆稅銀。
曹姓缙紳沒有反抗李植的意思。李植在天津大開殺戒殺了那麼多官員,天津的地主們哪裡還敢和李植作對?雖然交納賦稅很可能讓奸猾下人帶着投獻來的田地離開。但是銀兩田地畢竟是身外之物,此時還是順從興國伯的新稅制,保住性命為上。
曹姓缙紳家裡有旱田一千七百三十一畝,如今李植均平田賦,他每畝地每年要交納七升一合的田賦,一千多畝地合計交納一百二十三石麥子。
曹姓缙紳乖乖地從糧倉裡取出一百多石麥子,交給了李植的稅務官。
李植成功地收取了第一筆田賦,正要離開曹姓缙紳家裡,卻突然看到一個親衛跑了過來,大聲說道:“伯爺,外面聚集了幾百農民,不知道做什麼,一個個全跪在了道路兩側!”
李植愣了愣,看了看門外。
謝良友讪讪說道:“莫非是陸化林煽動農民的餘波還在,農民聽說伯爺來了,要鬧事?”
李植想了想,笑道:“出去看看。”
謝良友死死拉住李植,說道:“伯爺萬金之軀,切莫以身犯險!”
李植無奈地朝親衛們一伸手,喊道:“拿盔甲來,穿上!”
####
孔老大是一個三十二歲的農民。
他三代單傳,是孔家唯一的男丁。他家在趙家村有二十畝旱地,是祖上傳下來的薄田。按理說,家裡有二十畝田地也不差了,但孔老大和媳婦卻過着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
孔老大的苦日子,全在于他勢單力薄,被衙役們欺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