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日,設在天津衛城的津齊銀行第二分行開張了。天津衛城的百姓們于是有了用銀子換鈔票的地方,十分踴躍。
這鈔票繳稅時候可以用一兩鈔票當一兩二分銀子用。無論是交田賦還是交商稅,都可以用。前面換了鈔票的百姓拿鈔票去“稅務局”繳稅,發現确實好用,津國公的稅務局确實認可這種鈔票。
換句話說,這一兩“鈔票”看上去是一兩,其實是一兩二分銀子。拿十兩銀子去換成鈔票,立即就能賺二錢銀子。于是來換鈔票的人絡繹不絕,很多人漸漸發現了這銀票拿來當錢用也十分好使,商賈們都樂意接受這種鈔票。
比起銀子和銅錢,這鈔票的使用和攜帶就方便多了。加上報紙大力宣傳,天津的街頭巷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津齊銀行的“鈔票”交易。
其實大明的商品經濟發展到明末,已經十分需要一種方便易用的貨币出現。宋朝時候紙币“交子”就曾經很成功。可見紙币的需求在民間實際上十分迫切,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發行方是否守規矩,是否濫發。
津國公李植的作風和威望擺在這裡,讓百姓十分相信津國公發行的鈔票。
不僅如此,津齊銀行還在三月二十日,推出了抵押貸款業務。
所謂貸款,無非就是用不動産抵押借錢。報紙當天在頭版頭條宣傳了一陣,百姓立刻就明白過來了。報紙反複強調這一種貸款業務的特點——低息,反複強調一年百分之五的利息如何惠民。
漸漸的,有缺錢的商戶開始來銀行裡咨詢貸款事宜。
這麼一問,就有不少人順水推舟地将貸款辦了。如今天津和山東的司法解釋權都控制在李植手上,所以銀行處理抵押事務也沒有法律問題。津齊銀行隻要和貸款的商戶簽一份“合同”,就能把借款和抵押事宜全部搞定。
第一個成功貸款的是範家莊的一名豬倌。這豬倌本來在李植的國營養豬場幹活,幹了幾年下來對養豬的事情已經得心應手,便琢磨出去自己開養豬場。這年頭天津人一天比一天富裕,豬肉價格十分堅挺,養豬看上去是個包賺不賠的買賣。
養豬場需要建豬圈、買豬苗、買飼料,到處都要用錢,他正是缺錢的時候,聽人說銀行可以借錢,便找到了津齊銀行。
他拿自家的小别墅做抵押,以市價七十兩的價值抵押給銀行,銀行貸給他五十兩銀子——銀行為了控制風險,隻能貸出抵押物價值的百分之七十。銀行畢竟做的是低息買賣,要防止房價大跌造成抵押物價值下降,導緻壞賬。
這名豬倌拿到貸款後,立即把他的小型養豬場開了起來。養豬場看上去十分順風順水,賬單算一算,到生豬出欄時候這個豬老闆能賺六十多兩銀子。這樣的收入,比做豬倌是強多了。
豬老闆的成功案例被《天津日報》和《山東日報》大力宣傳了一番,于是來銀行貸款的人越來越多。
津齊銀行三月份最大的一筆貸款是貸給一個開明地主。
這個地主姓陳,沒有功名,算是個小地主。他以前在青縣一直賄賂官府吏員,所以也沒有被吏員壓上太多田賦,一直守着家族的祖業。當初李植均平田賦,他家的田賦因為本來就不曾免除,不存在刁民投獻現象,所以反而沒有影響。李植徹底控制天津後,他就開始主動向李植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