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城的天守閣上,土井利勝和德川家光坐在議事廳的上首,臉上的表情十分嚴肅。
這是一個決定德川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德川家和李植的關系不算好。李植一度遠征日本,從德川家手上奪取了一千萬兩白銀和大阪城。一千萬兩白銀對德川家來說是一筆巨額的開支,相當于德川家四年的财政總收入。而德川家的财政收入要給武士發俸祿,要給足輕發兵饷,每年的盈餘不過幾十萬兩。
當初大敗給李植後,土井利勝是從整個日本的大商人那裡借錢,才湊齊了一千萬兩交給李植的。
然而更令德川家感到恥辱的,還是大阪城的失去。
在日本,大阪是一座擁有特殊意義的城池。當初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以後就是以大阪城為中心統治這個國家的。而德川家從豐臣家手中奪下日本的統治權後,也把大阪城作為日本西部的統治中心。
德川幕府作為日本武士的總首領,不但有統治日本的權力,更有守衛日本的義務。将大阪這樣一座城市割讓給李植,意味德川家在保衛日本一事上的無力。
在日本原先的曆史上,1853年美國黑船武力叩關,德川幕府僅僅是答應美國人的通商要求,就導緻了日本國内民衆的憤怒。日本的民衆高喊“攘夷”,高喊“倒幕”,最終導緻了明治維新。
僅僅是一個通商條約都導緻這樣的結果,可見德川幕府身上保衛日本的責任之重。
當然,在現在這個時代,平民、商人和新興地主還沒有崛起,聲勢浩大的明治維新不可能發起。但日本人保衛國家的心理是一樣的,李植占領大阪後,居于統治地位的國内武士階級對德川幕府同樣十分鄙視。
原先德川幕府為了削弱地方諸侯的經濟實力,不斷要地方大名進行“普請”,也就是承擔德川家派遣的建設工作。這些工作往往都是修築城池,建設河堤、道路等大工程,往往可以破壞地方諸侯的财政。
然而現在,在大阪丢失後,西國的大名都不聽德川家的命令了。遇到耗資較大的普請,西國大名往往置若罔聞。尤其是投靠李植的島津、毛利等四家大名,根本就不把幕府放在眼裡,就連耗資最小的普請也拒絕參與。
而原來作為約束地方諸侯人身自由的參勤交代制度,也越來越不受到大名的重視。一些外樣大名甚至拒絕到江戶來,對此德川家毫無辦法。
總之,德川幕府作為日本統治者的權威,因為敗給李植已經岌岌可危。除了親藩大名還繼續支持德川家,其他的諸侯已經處于分崩離析狀态。
如果德川家不作出改變,十年之内,德川家就将徹底失去對日本的控制力。日本要麼被李植幹涉吞并,要麼再次進入到一個戰國時代。
在這關鍵的時刻,幕府将軍德川家光和幕府大老土井利勝迎來了大明江北軍和荷蘭人的使者。
代表荷蘭人來的是庫伊特。而代表江北軍來的是一個很有分量的使者,正是江北軍的兩個總兵之一,吳三桂。
吳三桂看着議事廳牆角下擺着的武士刀,沉吟了一會。
日本這個國家的尚武好戰,給吳三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江戶城中,吳三桂發現這個國家幾乎所有的設施都是為武士和軍人服務的。所謂的城市,無非是一座為城堡服務的城下町。
武士從農民田地中收稅,用來養兵,士兵和武士的消費養活商人,這就是這個國家經濟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