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特爾迷惑不解,不是成功擊落了全部敵機麼,為什麼元首還要抱怨雷達作戰的問題,他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他倒是聽說過卡姆胡貝爾賴以成名的光照截擊防線一開始效果很好,後來價值逐漸下降而解散的消息。
“除你們因為資源不足而導緻雷達網數量不足而無法實現預警外,你們在引導戰鬥機作戰方面所采取的策略在我看來效率是很低下的。”霍夫曼指了指那幅巨大的航空作戰圖,又指了指手裡剛剛收到的、通報魯爾區遭遇轟炸消息的電報,“今天柏林地區雷達作戰的成功帶有很大的偶然性,最主要就是因為敵機過少,你可以糾集遠超過敵機的夜間戰鬥機。如果此時此刻有幾百架敵機在空中,就如同現在魯爾區上空一樣,屆時密密麻麻的光點光靠引導員能忙得過來麼?就算你有足夠多的引導員,也不容易分辨各自的目标,更不必說現在的雷達也不能夠同時實現監控這麼多目标。”
威廉上校小聲解釋了一聲:“我們的戰鬥機裝有敵我識别系統,在雷達束掃描時會回答應答信号。”這是個巨大的進步,但顯然這個裝備對解決密集性問題的幫助不大。
出乎凱特爾、耶順内克等人的意料,卡姆胡貝爾倒是很快承認了霍夫曼的批評,他坦率地說:“雖然我設計的防線看上去十分嚴密,但隻要敵人排成緊密編隊、連續不斷地從缺口湧進,甚至有意識地舍棄一些小編隊迷惑截擊部隊,很快系統就會因為缺少跟蹤與截擊能力而崩潰,就如同原先的光照截擊防線被突破一樣,但這是目前我們設計的比較理想的戰術。”
加蘭德表态道:“雖然元首一再謙遜地表示不懂防空作戰,但目前看來顯然不符合實際,他比我們當中任何人都站得高、看得遠,對我們作戰中存在的問題一目了然,我現在非常希望元首能夠像剛才給出革命性創意那樣給我們指明方向和道路。”現在其他人不會再覺得這位行事風格處處模仿元首的“小胡子将軍”是在拍馬屁了,反而認為兼任空軍總司令的元首提出合理化建議是理所當然的。
“鄧尼茨将軍的潛艇狼群戰術有很高的借鑒意義,從某種程度上說,攔截敵機與擊沉商船的道理是一樣,你們必須要有從全局思考的觀念。”霍夫曼讓威廉上校取來一副歐洲地圖,“你們現在的戰術,是利用各地分布的指揮中心将整個西歐防區劃分為一個個塊狀的防空區域,每個獨立的指揮中心負責自己所在的區域,按照你們的設想,将來雷達站和指揮中心會越來越密集,所負責的區域和能夠引導的戰鬥機與高射炮基地同樣越來越小。但實際上敵機從不列颠島上出發後動不動就是400、500架左右的大編隊,他們是一個整體,在通過每個防空區域時其所遭遇的卻是我們孤立、分散的防空力量,這些區域内我們的戰鬥機數量不足,他們或是因為食物太多而無法消化或是因為自身力量薄弱無法對敵機構成全面威脅,而其他防空區域内的戰鬥機卻因為沒接到相關命令而在地面待命。我問過鄧尼茨,如果他的一艘潛艇在海上遇到大隊商船這種情況該怎麼辦?他說‘先不要驚動對方,讓我們的潛艇跟蹤上去,判斷他們的航向與大緻目标,然後呼喚所有能夠構成威脅的潛艇,在指定時間和位置給予全面攻擊’。”
霍夫曼在西歐地圖上畫了好幾個标記:“首先,我們應該在英吉利海峽的大陸一側設置遠程雷達基地,他們可以與西牆堡壘工事共同建設,從而構築起連綿不斷的預警系統,當英國人的轟炸機群開始集結時,我們的雷達便開始估算敵人的數量和航向;其次,在英國轟炸機群渡過海峽,即大緻位于比利時、荷蘭、法國沿線時,我們應當利用高射炮、夜間戰鬥機部隊等各種手段對其進行驅散,目的不是為了消滅對方,而是要打亂對方的陣型,迫使其分散開來,因為分散之敵比集中之敵更容易對付;當英國機群向德國腹地繼續挺進時,指揮中心必須迅速判明敵機主要空襲目标然後調集所有戰鬥機進行攻擊,此時第一道防線上的戰鬥機就可以去休息并補充油彈。當英國飛機返航時,海峽附近的戰鬥機應當進行第二次戰鬥。通常而言,一次空襲需要持續6-8個小時,返航時機組成員早已經筋疲力盡,戒備心理也會大幅度下降,而且很多飛機會帶着傷,此時比較容易擊落。你們應當明白,每次英國人來的時候都會給我們至少兩次進攻機會,而他們的歸程我們也是清楚的,因為飛機總要飛回不列颠島上去,我們可以去他們的必經之路上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