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兵力對比下我們隻能後退,當然後退不是目的,後退是為了更好地前進,請相信我。”古德裡安眨着眼睛,“下一步行動我已設想好了,不會讓你們失望。另外新的兵力和補給即将抵達,他們将分批在班加西和托蔔魯克登陸,這是參加過東線作戰的精銳,直接從帝國本土調來。”
“有多少?”威斯特法爾上校連忙問。
“元首這次很爽快,先給了一個增補後的第4裝甲師,據說有200輛新坦克,統帥部考慮到北非戰場的特殊情況還額外多給了500輛軍用卡車。”說起這個古德裡安興緻就高了不少,因為來的是他在東線帶過的老部下,他熟悉少校以上的每一個人,不但了解他們的個性也了解他們的作戰風格,他一直認為一個司令官隻有掌握了基幹部隊,整體戰略指揮起才會得心應手,他對現有非洲軍的熟悉度和默契度還差一點,“凱塞林元帥告訴我,稍後不久‘飛行堡壘’傘兵裝甲旅也會調給我們,他們坐運輸機來,這幫家夥不暈機,他們的裝備不走意大利這條線,直接從克裡特島過來……”
“飛行堡壘?”瓦爾斯特中将皺着眉頭,“這名字沒聽說過,新編成的部隊?”
“不是,赫爾曼·戈林傘兵裝甲旅改名的,胖子倒台後,兼任空軍總司令的元首就給改了這個拉風的新名字。”古德裡安想了想,決定先不把“滾石”計劃中另外還涉及的部隊說出來,那才是絕密中的絕密。
聽說有增援和補給,特别有沙漠戰急需的坦克、卡車和汽油,大家臉色立刻好看起來,會議氣氛也活躍了許多。一直沒說話的俾斯麥少将想到一件事,憂心忡忡地說:“如果我們走了,北上承擔佯攻任務的意大利步兵怎麼辦?他們沒有裝甲部隊,燃料和補給攜帶得也很不充分,是沒辦法抵擋英國人也沒法跟我們一起撤退的。但又不能提前通知他們,否則這幫家夥會溜得飛快,到時候直接破壞全局計劃。”
“讓他們堅持到底。”有人提議。
“不太好吧,這差不多就是讓他們去送死的意思。”有人嘀咕了一句。
“管他們去死。”古德裡安現在聽到意大利三個字就頭疼,忍不住爆了粗口。
馬上有人接口:“意大利人才不會死戰到底呢,說不定英國人一到就投降,沒有足夠的燃料和補給正是投降的好借口——連他們的領袖都挑不出毛病來。”
“那也好。”古德裡安陰陰地笑了,“他們可以去消耗英國人的後勤物資,最起碼投降後是管英國人要水去煮通心粉了,還能牽制一部分看守兵力——我總覺得意大利人投降後的這點貢獻比作戰時還要強。”
這話一出,指揮部裡笑得人仰馬翻,大家現在覺得新任指揮官還不錯,起碼是個很有意思的人,在他手下不會吃虧。軍人嘛,就兩點要求,第一是打赢,最好像隆美爾元帥那樣能屢屢上演以少勝多的奇迹;如果真打不赢,能減少損失并把弟兄們安然無恙帶回去也是英雄——現在古德裡安還沒有闡述大計劃,在他們心目中基本就是這樣的形象。
古德裡安要意大利步兵發動佯攻的理由拜爾萊因上校能體會到:主力撤退并與英國人脫離接觸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稍有不慎便會成為潰退,尤其是北非沙漠中地形過于平坦、大多數時候無險可守,如果不管不顧的直接撤退,英國人一定會像攆鴨子一樣把非洲軍攆回利比亞去,那可太丢人了。
這時候他開始佩服起古德裡安的指揮若定了:隻見他一邊安排意大利人北上頂住英國人,一邊安排大部隊撤退,另外還調用兩個裝甲營準備去摸一摸南線的英軍部署,擾亂蒙哥馬利的視線。為防止第八集團軍的電訊偵探部門看破真相,古德裡安還堅持把非洲軍指揮部留了下來,除幾個必要的電訊軍官外其他人全部跟随大部隊撤走,他自己會堅守到裝甲營退回來後再撤退。在大部隊先撤退的這三天裡,除了頂在防線最前面的兩個裝甲營和一片不算太密集的雷區,古德裡安身邊就隻剩下一個通訊連和一個裝甲偵查連——裡面隻有幾輛Sd.kfz.250型半履帶裝甲車,連一輛坦克都沒有。如果有個膽大的英國步兵營這時候敢于繞過雷區和裝甲營的鋒芒,有很大幾率可以直接把古德裡安抓了俘虜——那會是第一個被俘虜的第三帝國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