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鐵十字

第二十章 D日

鐵十字 潇騰 2627 2023-04-12 01:00

  選擇d日作為行動代号是霍夫曼故意的,他想起曆史上這會已是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的時刻。現在英美别說登陸,連西歐海岸線都得繞着走。設想東西莫斯科、搞莫斯科牆也是他惡趣味滿滿——可惜這世界沒人懂,他隻能自娛自樂。

  他唯一不知道的是,丘吉爾給行動定的計劃代号也叫d日,雙方時間挨得很近,而且内涵接近——兩個d日計劃撞車了。

  6月13日,得到德國同意為布爾什維克保存一部分東莫斯科控制區消息後的斯大林顯然非常高興,不僅痛快地批準了其他有關利益交換,還同意徹底實現停火。經過這幾天撤退,斯大林格勒的部隊和市民已向阿斯特拉罕撤退了30多萬,北線控制區也向烏拉爾山轉移了部分人口和軍隊,一切井然有序。

  兩日後,德國正式公布即将與蘇聯締結和平協議的消息,并宣布承認俄羅斯蘇維埃國家社會主義共和國(西俄)獨立并建立外交關系。莫斯科是蘇維埃聯盟的首都,但西俄法定政治中心卻在聖彼得堡。

  同一天斯大林也代表布爾什維克黨發表《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書》,承認偉大的衛國戰争遭遇重大挫折,但經過“全體紅軍将士的英勇奮戰和全國人民的奮起抗争”,挫敗了“法西斯匪幫試圖消滅黨、消滅**制度的野心”,實現了“不割地、不賠款、無其他附加屈辱條款”的和平(3億噸石油是物不是款),承認各加盟共和國可依據民族自決原則宣布獨立,承認西俄獨立“探索社會主義制度”并表示與其組建邦聯政權,着重強調指出自己是布爾什維克政權,對面是孟什維克政權,斯大林同志兼任蘇維埃聯盟首任主席。

  讓斯大林出任蘇聯主席是弗拉索夫提議的,同時還爽快答應了東莫斯科歸對方控制的要求。一方面斯大林畢竟是大國領袖,弗拉索夫當年隻是中将,論地位、論名聲、論資曆都遠遠不如;另一方面他不想去争虛名,他更看重實際,做這些面上的讓步後,他從東俄這裡要到了實質性讓步——上千萬人口留在原地而不是強制遷徙。

  二戰前蘇聯包括波羅的海三國在内的人口一共将近1.8億,随着各共和國紛紛獨立及戰争中的重大人員損失,俄羅斯部分人口下降到隻有不到1.1億,如果簡單以烏拉爾劃界,東俄部分人口還不到3000萬。

  

  雖然3000萬在歐洲不算小數字,但對東俄體量來說偏少。在大國争雄時代,人口就是基礎和法寶,布爾什維克黨打算提高人口規模并為此采取多種措施:一是把目前紅軍全帶回東俄去——這部分人口年齡段最佳,又有服役經驗,今後也迫切需要;二是遷移部分目前控制區的人口,像莫斯科、斯大林格勒、阿斯特拉罕等十來個城市人口加起來近1500萬,而且成分是相對可靠的工人階級,最初想把這些人口全部強制性遷走;三是竭力向德國争取被俘官兵回歸——除已加入俄羅斯解放軍部分,德國手裡還有将近200萬俘虜。

  布爾什維克黨希望通過各種措施将人口維持在4500萬以上。雖然西俄人口更多一些,但西俄到處都被打爛,東俄遠東和烏拉爾區還比較完整,4500萬vs6000多萬的差距不是太大。

  帶走紅軍的做法弗拉索夫沒法幹涉,但遷移人口遭到他強烈反對——認為斯大林是在謀殺俄羅斯人民。實際上德國也認為東俄糧食産量不足,這些人口遷移過去一定會面臨大饑荒,所以也表示反對。至于俘虜,霍夫曼堅持自願遣返原則——願意投奔弗拉索夫的歸西俄,願意投奔斯大林的去東俄。因為根據摸底調查,大部分人還是願意留西俄。

  經過反複交涉并在其他方面讓步,東俄方面也進行了讓步,提出了自願遷徙原則:凡願意跟斯大林走的,一律帶走;凡屬于黨團員、基層幹部的,一律遷走。同時各級黨組織還深入基層,動員他們跟黨中央走,繼續去東部建設社會主義。

  這樣一來,除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工人階級自願遷徙比例較高外,農村人口基本帶不動——誰都知道西俄是沒有集體農場的,弗拉索夫元首還下令要分田到戶,誰也舍不得走。

  因此最後人口預計分布将變成西俄7000多萬,東俄3500萬。西俄這7000多萬人的糧食缺口霍夫曼已安排好了,以欠條形式從烏克蘭調——今年是烏克蘭分田後第二個年頭,不但糧食産量将大幅度提升,其他生産也全面恢複,有較多餘力進行糧食供應。随着地中海輸油管道基本建成和東線大規模戰事結束,對西歐能源供應也開始提量,至少西歐各國首都出租車汽油是可以保障了。

  德國全面停止煤制油項目,多餘煤炭悉數用于發電,全力運轉超級炸彈項目,随着東線逐步停戰,施佩爾調整了用電比例,準備将大量陸軍裝備制造電力調度到超級炸彈和海軍項目上來。

  随着東歐糧食供應的好轉,美洲農産品和其他産品的湧入,不但德國國内糧食日漸豐富,就連西歐各國的物資保障也充裕起來。各國都在加緊醫治戰争創傷,德國、法國境内幾乎已看不到戰争破壞的痕迹(主要是英美空襲造成的),比利時和荷蘭也恢複了大半。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