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要一分為二考慮,美國人能生産這麼多我們沒辦法阻止,與其讓他們把這些物資和财力都耗費在本土國防上,還不如讓他們千裡迢迢送到英國來,我們可以先幹掉一半,像上次紐芬蘭那樣偶爾還能搶一把!”一說到這裡,裡賓特洛甫和霍夫曼都是會心一笑,紐芬蘭戰役确實損失挺大,可這100多萬噸搶得也挺爽,不說物資,光那百來條船就讓負責物資調度的施佩爾樂開了花。而和英美海軍正面硬碰硬後,海軍的心氣也開始提高了。
霍夫曼大手一揮:“讓他們送吧,至少還能牽制一部分英美海軍力量在北大西洋,為伊勢号編隊突入馬島創造機會。”
伊勢号編隊已通過蘇伊士運河,消息肯定會傳到美國,最高統帥部預計這次英美不會再掉以輕心——上次之所以輕松過關,完全是因為歐美認為德國的目的地是印度,英美肯定會利用南非基地發起破交,光潛艇或遠程轟炸機問題還不大,最怕英美用主力艦隊進行截擊,去北大西洋破交好歹還能拖住對方腳步。
“那我繼續與黑貓虛與委蛇?”
霍夫曼點點頭:“他們左右逢源的日子長不了。等3月下旬日向号、讓巴爾号等新軍艦服役及其餘戰艦完成修複後,新型艦載機也将全部換裝完畢,小澤司令官表示要再拉出去打,如能再加聯合艦隊武力,到時候來一次總決戰讓可以讓他們清醒一番。”
雖然堀悌吉對二次西征還有不同考慮,但日德在其他方面配合依然取得了長足進展,基于雲龍改為基礎的軸心級航空母艦設計方案最終完全定型,标準排水量2.5萬噸,艦載機配備為72架常用+10架後備,所有技術細節全部一緻且加以鎖定,今後德意日三國軸心航母可分别在對方港口和船塢進行标準化維護、補給甚至維修。
霍夫曼雄心勃勃地啟動了龐大的歐洲造艦計劃,除現有船台上已開工的軍艦外,從3月份開始陸續建造的新航母都采用該标準,數量各國也予以認領:日本每年開工6-8艘(1944年6艘,1945年7艘,1946年8艘),德國每月開工1艘(北海、地中海方向各一半),意大利、法國每年各開工4艘,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時、荷蘭、希臘是首批援建方參與德意法工程,等技術成熟後進行獨立建造,一般要求各國每年2艘。西、葡、比、荷、希各國已在前期建造意志輪過程中初步實現了協同,現在要做的是将這個層次再提升一次。
所有人都明白這是歐洲聯盟的一部分,元首在設想書裡提出了歐洲煤鋼聯營、鐵路聯營、航運聯營、電力聯營、造船聯營、石化聯營、郵政聯營、電信聯營等各種各樣的經濟設想,4号坦克、歐洲标準卡車、歐洲标準貨輪(意志輪)等協同建造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讓人看得眼花缭亂。強制推行聯營和标準化肯定是效率最高的,但如果以前小國林立之時,免不了推诿扯皮,彼此為一點點蠅頭小利就可能不顧大局,後世歐盟就是這樣難以維系的。但現在德國霸權在手,軍事實力獨步歐洲,不聽話就打,整合難度小了很多。
實際上各國心裡也清楚,各國資源禀賦條件不一,不按照分工優勢進行差異化發展而是想關起門來自搞一套完整體系肯定是不經濟。而等到産品、流程标準化後,貨币單位統一、經濟規則、内部零關稅乃至銀行、金融相互滲透融合就勢在必然。再過幾十年歐洲也許就真不需要打仗了,因為到處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搶來搶去說不定都是自家的資本和産業在争鬥。
當然德國内部也有人抱怨元首對小夥伴們太客氣,不應該把這些東西都輸出的,都留在德國手裡多好?霍夫曼對此哈哈大笑,德國今後擁有歐洲最強的政治地位,實際掌握歐洲聯合部隊的指揮權,還擁有石油馬克和所有經濟、技術、産業、服務标準的制定權,已吃得連做夢都要笑醒了——你不在歐洲體系内輸出工業化,怎麼能打開全歐市場并對外封閉?而且一定要有競争壓力,這樣才能促使産業升級,德國往高端走,中低端就能讓出來讓其他國家發展——标準的雁型模式。今後信息化、原子能、航空航天、工業3.0、4.0都還在路上等着呢,何愁沒有發展升級空間?至于工業4.0後怎麼辦,霍夫曼自己也沒看見過,也活不了那麼久,甚至連他兒子科勒都管不了那麼遠,操這份心幹什麼?那時候他名字早就變成曆史一部分了,德國強也好、弱也好、富也好、窮也好都和他沒什麼關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