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鐵十字

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線大餐 中

鐵十字 潇騰 2449 2023-04-12 01:00

  随着曼施坦因的深入解釋,蔡茨勒和克萊斯特明白了“大餐”是什麼意思。

  在霍夫曼看來,蘇聯既然敢于在高加索和裡海一線猬集重兵,則其中央地帶一定異常空虛,所以他認為高加索方向以節節抵抗的态勢緩慢撤退,以空間換時間,然後可以由莫德爾的中央集團軍群、魏克斯的東方集團軍群在中央戰場持續動進攻,由北方集團軍群繼續監視莫斯科方向。

  霍夫曼給中路進攻劃定的推進距離是到烏拉爾山脈下,意即要推到葉卡捷琳堡、車裡雅賓斯克一線并持續擴展兩翼控制範圍。如果從喀山、烏裡揚諾夫斯克、薩拉托夫算起,推進的直線距離高達6oo-8oo公裡,而如果從沃羅涅日一線算起,已整整向前推進了15oo公裡——比華沙到沃羅涅日的距離還要遙遠。

  如果中央方向真的實現了這個目标,整個蘇德東線戰場就會變成一個非常有趣的景象,從上到下分為四個突出部:最北段的是德軍北方突出部,戰線大緻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到沃洛格達;稍南段是紅軍的莫斯科突出部;中間段是德軍的中央突出部;南段的是紅軍斯大林格勒突出部,形成犬牙交錯的局面。

  其中,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兩個突出部将被德軍中央突出部攔腰截斷,徹底變成孤立的兩塊,接下去的重大戰役就很明顯:紅軍要動進攻,隻能是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南北對進,夾擊德軍中央突出部;而德軍有兩個選擇,或是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突出部夾擊莫斯科方向;或是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突出部夾擊斯大林格勒方向。

  霍夫曼調查得很清楚,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兩個重鎮雖然兵力衆多、防禦體系嚴密,但卻有一個緻命的弱點——工業體系與産品力量不能自給。烏拉爾山後面的工業區為斯大林提供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主要軍事裝備和85%以上的燃料;而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兩個城市工業區隻能分别提供15%左右的工業産能和不到1o%的燃料供應,而農産品就更不必說了,兩座城市都需要依靠後方産糧區提供糧食。換而言之,隻要将其割裂開來,不用德軍去打,時間一長這兩座城市就一定撐不住。

  

  最高統帥部還有人提出建議既然烏拉爾工業區如此重要,幹脆中央方向繼續突擊端掉算了,徹底絕了斯大林頑抗到底的心思,但對這種策略,霍夫曼同樣予以拒絕,他考慮的原因有很多:

  從軍事上來看,葉卡捷琳堡和車裡雅賓斯克一線是烏拉爾工業區連接内外的主要通道,再往南或往北都是山脈,要打進去很難,紅軍用5o-6o萬兵力堵口就可以讓德軍百萬大軍無功而返——事實上華西列夫斯基也是這麼安排的,中央戰線本來就不太守得住,朱可夫調走兵力南下後,他隻能把最後5o萬兵力用于封堵這個口。但封堵這個口也意味着烏拉爾與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聯系将基本中斷。實際上這裡就是大号的費爾幹納盆地入口,一旦堵口,德軍打不進去,紅軍也别想出來

  從政治上來看,霍夫曼并不是希特勒,他不想消滅斯大林和布爾什維克,他最想的是将俄國沿烏拉爾山一分為二。倒不是他對蘇維埃抱有幻想或者有聖母情節,而是他的目光是着眼于未來世界格局與歐洲政治。徹底消滅斯大林、讓蘇維埃崩潰對德國有什麼好處?這些地盤德國又拿不到,倒是日本還能有機會在遠東和西伯利亞分一杯羹。打到最後無非是讓弗拉索夫的俄羅斯解放軍統一整個俄羅斯——不要看弗拉索夫現在俯帖耳,若幹年以後一定會對德國形成霸權挑戰,這是一個大國底蘊決定的,絕不是靠領導人關系或其他一些因素決定的,讓俄羅斯不能重新崛起的最好辦法就是分裂——先從蘇聯分裂到俄羅斯,再從俄羅斯分裂到對立的孟什維克的西俄和布爾什維克東俄。更何況,布爾什維克的東俄将來會在亞洲揮重大影響,有利于鞏固德國的霸權地位。

  從經濟上看,斯大林畢竟還有5、6百萬軍隊,要徹底消滅他并打到遠東就算軍事上可行,經濟上的代價太大,光是傷亡1oo萬德**人的代價霍夫曼就付不起,更何況東線現在牽制了太多的兵力、物資和軍費,一旦結束轉回西線,軸心馬上就可以削減在坦克裝甲車輛上的花費而投入軍艦、導彈、噴氣機等高新技術領域。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東歐将成為支撐德國争奪大西洋霸權的可靠後方——治安戰肯定還将存在一個時期,但那是俄羅斯解放軍該操心的。

  國社黨高層雖然奇怪元從“徹底消滅布爾什維克”立場上往回縮的态度,但并不認為這是出爾反爾,反而覺得這體現了一個政治家的靈活立場。就像當初對付猶太人是為了團結德國民衆,等德國民衆徹底動員起來,德國已在歐洲占據主導地位,為國家形象和政治聲望考慮,就犯不着将猶太人趕盡殺絕了——當初打法國前還不是咬牙切齒要将法蘭西踩在腳底下讓其永不翻身麼?等真的打垮法國,使其心甘情願服從自己後,不也你好我好提倡法德和解?法國如此,猶太問題如此,布爾什維克問題同樣也是如此。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