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切爾的戰術勉強得到了華盛頓認同,雖然陸軍還在為先打中路還是先打西路而舉棋不定,但衆人的判斷基本一緻:如果加勒比海德國海軍力量有23個月的真空期,美國要想反攻成功有較大把握。
但這種把握卻被3月9日收到的偵查電報無情粉碎了:百慕大群島16時發來緊急電報,在偵查視野範圍内出現一支德軍艦隊,至少擁有1艘戰列艦,1艘大型航母,2艘中型航母,4艘輕型航母或護航航母,46艘巡洋艦,還有8艘驅逐艦和一批s艇,發現時位置距該島不到700公裡,正以22節速度駛來。
該消息立即震驚了華盛頓和大西洋艦隊。
19時,随着島上情報分析人員對偵察機膠片的緊急讀取,更多信息得到确證:這艘戰列艦完全符合獅号戰列艦特征,4艘輕型航母中其中之一符合巨人級航母特征,另幾艘與德國萊茵級護航航母基本一緻;2艘中型航母看上去完全屬于新建,不過在技術特征上與日本聯合艦隊艦隊新航母幾乎一緻,與中途島戰役時期的飛龍級航母也有幾分接近,基本可判斷為同級艦;倒是那艘大型航母看上去似乎是用大型郵輪改建、半路出家的貨色;至于4艘巡洋艦,看上去同樣接近新産品
這次美國情報人員的悟性和努力完全值得表揚,他們幾乎完整識别了德國支援艦隊的構成,除部分細節不可能真正認清楚外,與事實出入很小。
2艘中型航母是德國建造的雲龍改,名稱為西西裡号和亞平甯号,全劃在意大利海軍名下,那艘巨人級航母是英國賠償給意大利人的2艘輕型航母中的其中1艘,被意大利人命名為撒丁島号,至于其餘3艘萊茵級,看着像護航航母,其實是使用萊茵級護航航母艦體改建的特種軍艦多瑙河級!
三艘特種軍艦的名稱德國人照例漫不經心命名為d1943、d1944和d1945,但在平談無奇的名稱之下卻是劃時代的産品火箭航母,是為驗證艦載導彈發射而專門新建的軍艦。
利用貨輪改造為火箭發射平台雖擁有成本低廉、改造迅速等優點,但不可避免帶來了速度慢、居住條件惡劣、艙室逼仄、防禦能力低下等問題,在使用v2\v2導彈時,這些問題還不算很嚴重時,等到體積更大、要求更高的v4上艦,這些問題就顯得有些麻煩,于是就尋找新的艦體進行火箭航母建設。
現在軸心船台上躺着數量比較多、噸位也足夠的軍艦隻有三種,第一是雲龍改、第二是萊茵級、第三是意志輪,雲龍改是主要作戰力量,意志輪和原采用的勝利輪、自由輪沒有本質區别,最合适的還是采用萊茵級進行改建。
新的多瑙河級火箭航母一共能攜帶16枚射程超過1200公裡的v4火箭,由于垂直發射技術還不成熟,采用是前4、後4共8個發射管傾斜部署,前4發射管出口正好在前升降機位置、後4發射管出口在艦橋附近,後部升降機和側舷升降機依然予以保留,用于火箭裝卸。其中8枚火箭事先位于發射管内,在接受命令後直接可首輪發射,另外8枚是備彈;驅動火箭最為關鍵的推進劑分散保管在加固、加厚的原航母飛行燃料倉裡。
原有機庫成為導彈存儲與運作的基本空間,不過隻有一部升降機用于操作,雖為掩人耳目在甲闆上還另外部署了8架戰鬥機,實際整艘船不是以航空戰力而是以火箭戰力為驅動的。額外部署的8架戰鬥機全是最新型的海毒牙,不過由于甲闆調整的緣故,已不能在甲闆上正常起飛,隻能算為其他航母提供備機。在原本的規劃設想裡,這4艘海毒牙是要替換為垂直起降的直升機,用于反潛、搜救、引導等任務,但由于時間緊迫,這一批多瑙河級就顧不上了,隻能擺上8架飛機裝裝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