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新宋

第九節下

新宋 潇騰 3522 2023-08-28 22:20

  第九節(下)

  “表彰狄郎之功績武德,并不違背《汴京新聞》之宗旨。”桑充國笑着表明了态度。

  “在下很仰慕狄将軍的仁德,若能為狄将軍做點事,又能有益于大宋者,絕不敢後人。”賀鑄的話更加直白。

  三人六目相交,一瞬之後,不由一齊哈哈大笑。學習園地論壇

  唐康從袖中取出一張紙來,遞給桑充國,笑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是我拟定之方略。我會請幾個人寫一部評書,專講狄家兩代忠烈仁義之故事。再找幾個伶人,将狄郎守環州之事,編成戲劇,在各大城市巡演。而表哥與方回兄,則要用《汴京新聞》,帶動各大報,用狄郎之事迹來感染士林。再加上我大哥在朝中呼應……”

  桑充國細細看着唐康親自撰寫的計劃,竟是自歎不如。這一張寫滿了細細的繩頭小楷的宣紙,實是一份史無前例的天才的策劃在什麼時間由什麼樣的人物,在哪個版面刊文章,如何配合雜劇戲曲之上演……凡此種種細節,唐康皆巨細靡遺的列出,并且每件事後全部了分析可能産生怎樣的效果。讀着唐康的計劃,桑充國心中突然冒出一個念頭:相對于報紙真正的力量,自己現在掌握的,或許不過是極小的一部分而已。

  “待到時機成熟之後,我等便可伺機向朝廷倡言,在忠烈祠為狄将軍單建一廟祭祀,使李敢當諸環州戰士将士陪祠。如此,一則可以慰忠臣義士在天之靈,使後來者知為國為民而死,雖死猶生;二則狄将軍對國家朝廷百姓之忠義,亦可激勵世人,若能使世人皆知武人之最高榮譽,是為國家為百姓而死,狄郎便可說是沒有妄死;三則我以為必能因此而開始改變流俗對武人之成見,長久必使國家受益;四則《汴京新聞》大力宣揚狄郎,亦能得到天下士民之擁戴與好感。此實公私兩更之事也。”

  唐康侃侃而談,桑充國本來還在猶疑這般刻意行事,是否有違《汴京新聞》創立之原則,此時卻被唐康侃說得怦然心動。他反複思量,隻覺找不出一絲反對的理由。當下笑着點頭應允道:“我現在隻擔心到時候我白水潭的學生都要投筆從戎了。學習園地論壇”

  唐康又與桑充國、賀鑄閑聊了一陣,便起身告辭。身在樞府任職,雖然品秩不高,但是卻畢竟是要職,而且他還背靠着石越、文彥博兩座靠山,又與宮中得寵的王賢妃頗有淵源,兼之家中是大宋朝有數的巨商,還有一個身為白水潭山長的表哥,這種種有利的條件,再加上唐康本身才華出衆,人情練達,因此不僅僅汴京城中品級較低的官吏以及白水潭出身的進士們願意和他親近,甚至稱兄道弟,連朝中有名有姓的大臣,對唐康也往往折節下交。因此唐康往往能事先知道許多内幕。這一點,他的堂兄唐棣就要差許多,唐棣可以個出色的官員,但卻沒有任何政治家的潛質。

  石越這次為何回京,面臨的是什麼樣的形勢,唐康心中知道得清清楚楚。他這次處心積慮的宣揚狄詠,實是他隐隐已猜中石越的心思。在唐康看來,宣揚狄詠的事迹,好處遠遠不止對桑充國所說的四點,他不僅可以替石越分憂,還可以賣給大宋最精銳最親貴的班直禁軍一個大大的人情——侍衛出身的狄詠在班直禁軍中威信很高,而唐康與這些班直禁軍的将校們也混得厮熟。

  

  唐康走到桑家太夫人的居室時,文氏與金蘭還在桑夫人房中,文氏與桑夫人一面繡着女工,一面聊着家常,十分的親熱;而金蘭卻與桑充國夫人王倩坐在一塊,各懷心機的說着看似漫不着邊際實則互相刺探的話,竟也顯得十分融洽學習園地論壇。

  見唐康來了,文氏與金蘭連忙起身向桑夫人告辭。

  桑夫人因梓兒去了陝西,自己和兒媳婦王倩又不是很能說上話,文氏雖然是文彥博的孫女,卻是家教甚好,十分賢惠體貼,因此竟有幾分舍不得,叫着文氏的小名兒笑道:“雪娘便多陪老婆子幾天罷。剛剛侍劍來請安,我也說過了,姑爺回來,官府的事已是顧不過來,一家人就不用計較那麼多禮節,拜來拜去的。你過不過去,我料姑爺都不會見怪的,還妨礙他們男人說大事。”

  文氏低着頭,也不敢答應,也不敢拒絕,隻是拿眼睛瞥唐康。王倩看在眼裡,撲哧笑道:“老太太是喜歡雪娘乖巧可人,竟舍不得了。依我看,姑爺也不似這拘禮的人。改天等梓兒回京了,再一并去看不遲。隻是老太太也太偏心,隻留雪娘,卻不肯留金蘭兒半句。學習園地論壇”

  桑夫人笑道:“老婆子不是偏心,我卻是怕金蘭兒在老婆子這裡悶壞了身子。”同是宰相家的女孩,對文氏,桑夫人可以自内心的喜愛;但對王倩,無論如何,桑夫人卻始終有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雖然是說着家常,但是語氣中卻終是拘謹了許多。不過當時華夏人看不起四夷的心态,幾乎是根深蒂固,因此金蘭雖然在高麗也是名門望族出身,在桑夫人眼中,卻畢竟是一個異類——哪怕她同樣說着流利的汴京官話,以桑夫人這樣一個普通的宋朝老妪來看,卻總覺得這個女子身上有太多東西難以理解。有了這層隔膜,說話之間,便難免顯得和她隔了一層。

  文氏也垂笑道:“表嫂也真愛胡說八道。”

  金蘭心中頗覺不快,但她嫁入大宋,卻不是為了這家庭中女人間的是非而來。因強笑道:“老太太确是體貼我。實說,我在高麗時,聽得最多的兩個人,一個是蘇轼,一個便是石子明。大哥既好不容易回來,我總是要去請個安才合禮節。”

  王倩與金蘭交談之中,早覺得她有點不同尋常。這時心中更是起疑,但表面卻不動聲色。笑嘻嘻一面推着金蘭出門,一面笑道:學習園地論壇“那你便快去給石子明請安罷,省得呆在這裡,身在曹營心在漢。”

  唐康不去管王倩與金蘭打鬧,微笑着向文氏點點頭,笑道:“雪娘在這裡陪舅媽幾日也好,回頭我讓管家把衣物用具送來。我舅舅家的鐵琴樓藏書也是有名的,藏的樂譜隻怕是當世第一,雪娘這幾日不妨把鐵琴樓的樂譜全夾帶了出來,趕明兒我也好回家蓋座銅琴樓銀琴樓什麼的……”

  一席話說得衆人都笑了起來,桑夫人啐了他一口,笑罵道:“真是壞心眼,學足了你家老子。你快點去姑爺那邊,我家裡沒這麼多東西好讓你來‘夾帶’的。”

  “世間那有趕外甥走的舅媽。”唐康裝出委屈的模樣,向桑夫人作了個揖,又悄悄向文氏擠了擠眼,笑道:“那我便先告辭了。學習園地論壇”

  文氏幼受廷訓,哪裡敢在衆人面前擠眉弄目,這時明明看見唐康的眼色,卻隻當沒有看見,垂低眉,羞紅了臉,半晌不敢作聲。直到唐康與金蘭走出了很遠,她還不敢把頭擡起來。

  一齊笑着出了桑府,上了馬車。掀開車簾一角,望了抛在車後的桑府一眼,金蘭輕輕放下簾子,凝注唐康,輕聲問道:“還順利麼?”

  “什麼?”唐康擡起頭來,疑惑地望着金蘭。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