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尚書三缪
卻是張九陽繼續說道:“聖人雲,千裡之行,始于足下。大抵一地之風物,必須得親身前往,才能得知。如果沒有親身前往,又如何能妄下結論?”
“而,聖人又雲,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其中道理,也是在說,讀書人不但要手捧經典,還得要親身實踐,如此,所作所求的學問,才是真實。”
“若依尚書大人所言,未曾去過戎狄北地,便能知曉戎狄為蠻荒不毛之地,那豈不是毫無憑據之說,難道讀書人治學,全靠死讀書本上的章句經義,前人如何說,後人就如何做出論斷!?”
“而以張九陽看來,自從遭遇刺殺,被迫進入那戎狄國内,所見所聞,實在是颠覆張九陽之想象,那戎狄國内,沙漠戈壁廣袤,這是事實不假。但那更廣闊的地方,卻是地形平坦的肥美草原,其上牛羊成群,悠閑自得,雲天廣闊,水草豐美,宛如仙境。”
“另外,在哪戎狄國内,也有奇山疊出,在哪山脈根處,常有大河發源,浩蕩流經山野之間,于那沖積河岸兩側,形成肥沃的土地,在張九陽看來,這些地方,其土質之肥美厚沃,絲毫不差于中原地域。”
“而大陽之地,鐘靈毓秀,自然能滋養出輩輩人傑,但在那仙境一般的戎狄國土上,又焉知不能,滋養出那般美麗靈動的女子?”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阿依古麗姑娘的家,所在的那一片草原,廣闊無邊,視野難見盡頭,牛羊出入于草木之間,或隐或現,就如那仙境一般,而在這樣的地方生養出來的女子,又比之于中原女子,能差到哪裡去。”
“所以,尚書大人剛才所言,這戎狄不毛之地,如何能生養出好的女子,便是一缪矣。”
“尚書大人若是不信,便是可以問于紀大公子,紀大公子此次與張九陽同行從那戎狄歸來,戎狄國内的風物地勢,環境水土,他皆是有所見聞。”
那紀連海聽了這話,便是把一雙眼睛放在了紀若昀身上,然後道:“紀若昀,事情果真如張九陽剛才所說那般?”
紀若昀見自家老爹發問,當即便是答道:“回父親,戎狄國内,的确水草豐美,草原廣闊,河谷之間,土地肥沃,但那戎狄人不善耕種,所以土地大多生長繁茂野草,而戎狄人,也世代以放牧為生。”
那紀連海聽了這話,頓時是沉吟了片刻,然後才緩緩說道:“照此說來,那老夫豈不是被前人之言,蒙蔽已久?”
張九陽聽了這話,微微一笑,道:“尚書大人倒也毋須歎息,中原之人,少有前往戎狄國内者,多少年來有此主觀臆斷,也算不上尚書大人治學不嚴。”
那紀連海聞言,打眼掃了一下張九陽,目光之中略有贊許之色,卻隻是微微點了點頭。
而張九陽見那紀連海如此反應,卻又是繼續說道:“剛才之言,乃是尚書大人之其一缪矣,除此之外,還有其二!”
那紀連海聽了這話,頓時眼睛大瞪,眼前這個張九陽,到底有完沒完,這已經是這小子口中,說出來的第三個缪矣了。
紀連海眼神微微眯起,卻是沒有發作,他身體緩緩後靠,然後說道:“既然如此,你且說來,老夫自然洗耳恭聽!”
張九陽聞言,點了點頭,又道:“剛才,尚書大人言道,我大陽與戎狄,世代為敵,你尚書府的子弟,如何能娶敵國女子為妻。”
“這傳将出去,豈不為舉國恥笑。”
“但是,在張九陽看來,其實不然,首先,戎狄國如今與大陽帝國,已然是簽訂了議和協議,且這議和協議,還是草民與紀大公子一道,還有那七皇子李安平一起,最終促成的。”
“既然兩國已經簽訂了議和協議,那自然就是友好鄰邦,又如何能說是互為敵國?”
那紀連海聽了這話,頓時冷哼了一聲,“當日之議和,不過是無奈之舉,戎狄人陰險狡詐,趁我大陽帝國國内空虛,剛遇災年之際,兵臨城下,如此議和,實在是讓人心中忿忿。”
“再說,那戎狄世代侵掠我大陽帝國,此國仇年深日久,大陽帝國上下,無不切齒深恨,又豈是區區一紙議和,可以抵消得了的。”
張九陽聽了這話,又見那紀連海臉色剛硬,憤色難掩,卻是笑道。
“尚書大人,對此,張九陽卻不以為然,而且,還有點自己的見解。”
“大陽帝國與戎狄,兩國既然已經議和,那便是友好鄰邦,這一點,而不該因議和的原因,而被否認。”
“況且,當年議和,是由大陽帝國提出,而戎狄國雖然出兵之時,有趁火打劫之嫌,但最終,卻沒有趁人之危。”
“由此可見,作為鄰邦,戎狄國堪稱為有德之鄰,否則,當年若是戎狄國無視大陽帝國求和,悍然舉兵大舉進犯大陽帝國的話,隻怕如今,大陽帝國之版圖,還存幾何,殊難預料。”
“既然如此,那麼兩國之議和,自然就應該是真心實意之議和,總不能我們有求于别人,别人答應了,反而對議和的結果指手畫腳,甚至心中甚為抵觸,準備不認賬并要推翻它!”
“最重要的是,在這場議和之中,大陽帝國實際上并沒有損失一絲一毫的土地,也沒有損失太多的銀錢,隻當初送過去了一批物資,而那些物資,對于如今的大陽帝國來說,不過是九牛之一毛。”
“而相反,大陽帝國從兩國議和之中,卻是獲得了巨大的好處,這一點,我想尚書大人身在廟堂之中,應該也是知道,如今那戎狄國内的物産,通過大陽帝國商人的往來貿易,已經給大陽帝國帶來了數不盡的财富。”
“既然如此,大陽,戎狄兩國百姓,在這場議和之中,都獲得了真實的好處,那麼,尚書大人又如何能覺得,這場議和僅僅是無奈之舉呢?”
“難道,尚書大人以為,大陽與戎狄兩國之間,若是生戰,更會有益于大陽帝國麼?”
張九陽這話說完,那紀連海頓時臉色一變,戰争一事,太過巨大,他作為大陽帝國吏部尚書,可不願意大陽帝國與戎狄國之間,再起戰端。
張九陽見那紀連海如此臉色,頓時便是又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大陽戎狄兩國,國土相連,兩國交戰,歸根結底,對誰都沒有好處,而恕張九陽直言,大陽帝國要想繁榮發展,那麼大陽帝國與戎狄之間,隻宜和,不宜戰!”
“而尚書大人作為天子近臣,吏部尚書,掌管朝中大事,影響天子決斷,關系億萬生民,則隻該勸谏天子,莫起刀兵之念,應宜予民生息。”
“再說當初之事,的确是戎狄起兵在先,若要論過,也的确是錯在戎狄,但,最終,戎狄王國卻是答應了議和,既然如此,那麼大陽帝國,又是何苦,要再次挑起兩國戰事呢?”
那紀連海聽了張九陽這一席話,頓時目光有些閃爍,片刻之後,他淡淡開口說道:“你之言語,倒是有幾分道理。”
張九陽聽了這話,才心中松了一口氣,大陽帝國與戎狄兩國之間的議和,來之不易,但若是朝中重臣,都若紀連海這般,一直心懷不忿的話,那遲早大陽帝國,會有撕毀議和之書的可能,而到得那時,大陽帝國與戎狄之間,必然是會戰端再起。
而這一切,都是張九陽不願看到的,不僅是因為兩國大戰,有無數百姓将遭逢苦難,更重要的是,大陽帝國一直以來的倚仗,也就是任金革的這一支鎮北大軍,如今實際上,已經不受大陽皇室掌控了。
若真是到了那樣的時候,大陽帝國要撕毀和約,一旦惹怒了戎狄,那麼,大陽帝國北疆,将又由誰來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