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景元年開科取士,到今年已經四年,不能再拖下去。23US.COM更新最快五月趙祯下诏來年開科,六月又下诏同時開武舉,文武科舉正式同時進行。
武舉唐朝就有,并出了一位郭子儀,出将入相,名留青史。入宋之後特别是真宗朝之後,也一直有人提要重開武舉。不過這次真正讓趙祯下決心,還是因為徐平的建議,通過武舉,為新近入京的宣威軍挑選僚佐,開始不同的編制。
這個年代的武舉雖然也試弓馬武藝,但卻不是主要内容,最重要的跟進士科一樣是策論,還有兵法。從考試内容就看得出來,最适合這些武進士的職位是軍隊僚佐,直接當統兵官實際上是不合适的。但尴尬的是三衙禁軍中并沒有僚佐的職位,這些武進士便無所适從。所以曆史上北宋武舉開開停停,武進士很多也改了文官。
到了南宋,三衙體制實際上是繼承的邊軍經略司禁軍,原來的三衙禁軍事實上被廢掉了。經略司禁軍一直是有僚佐官員的,雖然也不完備,好歹有編制在那裡。所以南宋的武狀元一律入三衙做僚佐官員,制度上有了他們的位置,武舉便堅持下來,也出了一些人才。
大規模的軍隊作戰,個人的勇武其實并沒有那麼重要,最重要的還是組織能力和指揮能力,統兵官的選擇标準顯然不應該是比打架。很多名将之所以能打,是因為他們是從最底層升起來的,在底層的時候特别重要。能打就能多立軍功,就能在士兵中建立威望,從而可以比别人快得多地升上去,比如狄青,比如嶽飛。但組織和指揮能力,一直缺乏有效的選拔機制,隻能在戰争中挑選合适的人才。這便形成一個循環,和平時間一久,軍隊的戰力便就飛速下降,非要打上個十年八年,優秀的人才才能成長起來。但打十年八年,整個國家也支撐不住了,這些成長起來的人才又沒有了用武之地。
武舉實際上是一個合适的補充,本來是挑選組織能力和指揮能力的,含金量有多少且不去說,總之有這麼一機制。隻是軍隊的制度不配套,武舉也就隻能成為點綴了。
京城原有的三衙禁軍顯然不怎麼歡迎邕州來的宣威軍,為了避免沖突,他們被安排在了偏遠的衛州門外。軍營建好後,選張亢為副都指揮使,景泰為都虞侯。
張亢和景泰都是進士出身,因為知兵而以文改武,共同的背景是都在西北待過。張亢天聖後期曾任鎮戎軍通判,景泰則剛剛從慶州通判卸任,都是此時的主戰派。
這是徐平帶出來的軍隊,趙祯讓他參與新軍的編練,幾個月後安定下來再放手。本來趙祯是想讓李璋到軍裡當個都虞侯的,被徐平頂回去了。兩人是姻親,理應回避,等到徐平不管了趙祯怎麼折騰都可以,現在這樣做豈不是給人把柄。
衛州城外的軍營裡,桑怿帶着兩位新來的副手,引着徐平參觀。
邕州老兵見到當年的老長官,一起歡呼,讓徐平仿佛回到了邕州的峥嵘歲月。
看過軍營,桑怿領着徐平到軍械庫裡,指着剛剛送來的刀槍道:“禁軍果然不是地方廂軍可比的,器甲精良,是我們在邕州的時候想也不敢想的。”
徐平笑着點了點頭:“那是自然,朝廷每年收的錢糧,可是近半都花在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