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四,殿試唱名,徐平侍立兩側,聽到李觏位列一等二十八名,出了口氣。ranwenw?ww?.
這是皇上趙祯親政之後的第一次科舉,極為重視。對這些新進士的期望也高,授官之優厚算是達到了一個高峰,高于天聖進士,也高于之後的曆屆進士。
今年進士與天聖八年一樣,共分五等,與徐平當年的六等略有差别。
狀元張唐卿,榜眼楊察,第三名徐绶,都為将作監丞,通判大州。
四五名苗振和何中立,授大理評事,節度簽判。
第一等的六名及六名以下,皆授秘書省校書郞,知縣。李觏剛好在這個層次,一出仕就任親民官,而且本官是京官,雖然是最低級的京官,也算是很不錯的起點。
其後的二等為兩使職官,三等初等職官,四、五等為試銜、判司簿尉,都是選人。
與當年徐平的天聖五年進士相比,多了四五名的節度簽判,但後邊的一等進士本官比當年文彥博等人的大理評事低。因為天聖二年的時候趙祯在孝期,未進行殿試,是以省試名次定等第,所以天聖五年他第一次殿試的進士授官也優厚。
但以徐平前世那不多的曆史知識,看遍這屆進士的名字,竟然沒有一個有印象。這與天聖年間三屆進士人才濟濟的情況形成了極大反差,徐平都有些不太敢相信。或許這才是曆史的常态吧,大部分進士其實都默默無聞,能夠在曆史上留下名字的本就是極少數。
被徐平很看好的張方平沒有參加這屆科舉,而是全力準備四月的制科考試。制科與進士科的考試要求有很多不同,像富弼那樣可以在兩者之間随意切換的人物,多少年都出不來一個,不能作為正常現象。
唱名結束,新進士還有授袍笏和伏閤謝恩的儀式,徐平這些人便提前出了崇政殿。此後一個月内新科進士的好多儀式都要徐平這些人參加,壯壯朝廷聲勢,也給新科進士們做個榜樣。這些慶祝儀式都是慶祝的人很盡興,圍觀的人很無奈。
今天徐平就感覺出來了,這種時候站班真不是個好差使,看着新科進士們激動萬分的樣子,圍觀的官員卻早已沒有了這份激情。想起自己當年還算是個冷靜的,唱名的時候還是激動得心怦怦直跳,現在卻早已沒有了那份感受。
李觏家窮,來京城的時候隻是向親戚朋友們借了路費,接下來的謝恩銀和期集的費用他是掏不起的,全部都着落在徐平的身上。出門的時候,徐平給了他一百多兩銀子帶在身上,算作今天的花銷。沒有徐平的支持,李觏得到處去借貸了。
除了李觏,這屆進士還有兩個人,徐平受别人所托加以照拂。
一個是狀元張唐卿,韓琦托過徐平。張唐卿是青州人,在韓琦中進士之後通判淄州的時候曾去拜訪,深得韓琦賞識。如今天聖五年的進士,徐平的官位已經高高在上,有足夠的能力提攜别人了,同年們有這種事情,基本都托到徐平這裡來。
另一個是文彥若,文彥博的同父異母弟弟,中的是第三等,當初授初等職官。雖然文彥博的父親文洎此時任三門白波發運使,也是中等官員,但比徐平這樣的侍從近臣還是差得太遠,在朝裡并不能說上什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