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勳和載瀾長在王府裡,從小就沒見過這此等陣仗,雖然基因裡還殘留着滿洲八旗尚武的風氣,但也僅限于耍弄一下弓箭,找幾個善撲營的爺們練練布庫,或者纏上紅頭巾鬧哄着去殺洋人而已。
遇到真刀真槍,也就歇菜了,隻是王爺的身份在這撐着,直挺挺站着還大罵:“反賊,誰敢動我一根毫毛試試。”
王力這就要上前拿人,萬幸的是,裕祿終于趕到,李鴻章接任之前,他還是本地的一把手,直隸總督,名義上總攬全局。
“誤會,都是誤會,快收了兵器。”裕祿勸道,這個老狐狸明知道京裡來的王爺要對劉骁下死手,剛才是故意躲着不出來,想等事情解決再露面,槍聲一響他藏不住了,趕緊出來和稀泥。
一見裕祿出來,載勳膽子又大了,氣急敗壞道:“反了反了,這還是大清的天下麼!”
裕祿還算是個明白人,大清已經不是康乾時期的大清了,現在有兵有槍才是大王,什麼鐵帽子王,在人家擁兵自重的漢臣面前狗屁不事。
即便是他堂堂一品大員,面對一個小小的副将也得陪着小心說話,為啥,因為天津城到處是人家的兵,湖北練勇短短幾天征募了上萬新兵,實力擴充了一倍,隐隐能和武衛前軍對抗了,他直隸總督衙門才幾百個标兵,拿什麼和人家橫。
“王爺,您初來乍到,情況不明,冤枉了劉副将。”裕祿勸完這邊,又去勸劉骁:“劉大人,給本官一個面子,莊親王畢竟是帶着懿旨來的。”
劉骁說:“總督大人,不是末将不給面子,您老不知道剛才有多兇險,要不是兒郎們舍命保我,這會末将已經是刀下之鬼了。”
裕祿看看四下,打死打上大幾十号人,你這邊分毫無傷,這哪是兇險啊,這叫有驚無險。
“是是是,一定是誤會。”裕祿說。
劉骁推開裕祿,走向台階上站着的兩位王公:“二位,不妨告訴在下,來此有何公幹,懿旨又是什麼内容。”
載勳說:“來看看你們辦的什麼差,現在看完了,本王也該回京複命了。”
死了那麼多人,已經沒必要打嘴炮了,趕緊回到自己的軍隊裡才是關鍵。
此時外面槍炮聲響起,早已處在一級戰備狀态下的白龍軍突然向京城來的部隊發起進攻,打他們可比打洋人容易多了,步軍統領衙門的這些爺們以三四十歲的老油條居多,混社會那是沒的說,四九城老少爺們都臉熟,沒有搭不上的話,可是這一套江湖玩意在戰場上沒用,當場被打死一批,餘下的全都繳械投降。
外面槍聲密集,總督衙門裡氣氛緊張,劉骁一個人唱着獨角戲,他對許景澄說:“洋人提的第三條,就是懲治首惡,我記得載勳也在裡面,這個叫什麼來着?”
許景澄道:“這位是輔國公載瀾。”
“對,載瀾也在其中。”劉骁說,“洋人逼迫的急,為了大清社稷,不得不讓兩位受委屈了,來人。”
一群衛士叉腰道:“在!”
“剝去頂戴,綁了。”
衛士們沖上前去,将載勳載瀾二人的官帽朝珠摘下,龍袍蟒袍剝掉,隻留裡面白色的中衣,劉骁看着總覺得缺點什麼,從王力腰間拔出佩刀走上前去。
載勳這回是真吓着了,臉色慘白道:“你要幹什麼?”
劉骁一把抓住他油光水滑的大辮子,用刀割斷,頭發披散開來,前腦門還是個秃瓢,看起來極其的狼狽。
“這才像話。”劉骁很滿意,又親手把載瀾的辮子也割了。
“發照會給英美德法國公使,就說我大清已經開始履約,将莊親王載勳,輔國公載瀾法辦,挑個日子,讓他們驗明正身,開刀問斬,給友邦出氣。”
載勳氣的跳腳大罵:“狗賊,賣國!”
載瀾也大罵:“拿自家主子的人頭取悅洋人,你還有點廉恥麼!”
劉骁道:“你倆的人頭本來不值錢,碰巧能為國家做點貢獻,應該自豪才對,你倆死了,大清就太平了,太後就安逸了,你倆的子孫說不定還能繼承爵位,反正橫豎都是死,這種死法是最佳路線,相信我,真的。”
這确實是真的,曆史上載勳很快就被賜死,王位被褫奪,載瀾好一點,褫奪爵位發配新疆,多活了十幾年。
衛士們将兩位王公拖走,拉到東局子兵營去關押,這謎一般的操作讓裕祿很是看不懂,現在的年輕人都這樣膽大包天了麼,這和公然造反有啥區别,但是細細想來,似乎也有幾分道理。
幹得漂亮不說等于白幹,劉骁拉着許景澄前往天津電報局,非要這位進士出身的外交官撰寫電文,通電全國。
在劉骁拿下載勳載瀾的那一刻,許景澄就知道自己的命運和這個小小的副将綁定了,一步天堂一步地獄,是晉升大學士,還是下獄查辦,就看老天爺怎麼賞吧。
許景澄使出渾身解數,寫出一篇文采飛揚,花團錦簇的文章來,這種文字工作就不用劉副将親自翻譯了,總理衙門自帶有英法語翻譯官,秉承信雅達的原則将許景澄文中的意思表達出來,明發全國,昭告天下。
大意是,大清國正在與列強作戰的軍隊将領與外交官宣布,将與列強達成一緻,結束戰争。軍方逮捕了制造混亂與敵意的兩名禍首,親王載勳與公爵載瀾,以此表達誠意。
這宣布了一個事實,天津前線大清國最精銳的軍隊和東南的督撫們一樣,已經不再奉诏,不再遵從京師的号令,單獨與列強媾和了。
電報先發到上海的總局,總辦盛宣懷看了大喜過望,急忙找到李鴻章,将翻譯出來的電文給他看。
李鴻章剛從廣州坐輪船抵達上海,他并不急着去北京赴任,直隸打成一鍋粥,他現在去了也無計可施,故意逗留上海,就是想等事态穩定。
萬萬沒想到,看似不可收拾的局面居然發生重大轉機,京畿的軍隊也加入了東南互保的序列,看來天下漢臣的心思是相通的啊。
李鴻章和盛宣懷兩雙手握到了一起。
“杏荪!”
“中堂!”
就差老淚縱橫了。
“想不到啊,想不到,究竟是誰,有如此膽魄。”李鴻章搜腸刮肚,想不出來京師的故舊門生裡有這麼一号人物,鐵皿果決,此人前途不可限量啊。
盛宣懷說:“我知道,也熟悉,此人叫藍焱,藍鳳林,秀才出身,捐了個四品兵備道,是香帥的部下,年紀輕輕,我在大冶開鐵廠的時候打過交道,确實是個英才。”
李鴻章臉色不好看了,原來是張南皮的人,沒意思。
“中堂,發不發?”盛宣懷問道,明發天下需要上海的總局轉發,發與不發就是他一句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