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大門口迎接援軍,但是一開門就傻眼了,沒看到熟悉的赭紅色戰袍,隻看到一片青色白色的道服襕衫。
來的不是三衙禁軍,而是國子監三大學生。
國子監之下有太學武學宗學,太學是國家最高學府,武學是培養武将的學堂,宗學的學生比較特殊,都是趙氏宗親,分大學小學,學生從六歲稚子到三十多歲宅男都有,三學的學堂在一起,平日互相交流和沖突都多,但是遇到事情卻相當抱團。
靖康以來,大宋的太學生就有着議政的傳統,到了今上這一代,三學已經發展為一股影響朝政的強大勢力,别說什麼府尹了,就是宰相他們都不放在眼裡,急眼了還敢罵官家,三學生員盯上哪個官員,基本上此人的仕途就快到頭了。
官差們瑟瑟發抖,面對這群爺爺,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隻能小心伺候着,推舉一位師爺上前搭話,問這幫祖宗有何貴幹。
裴舜卿威風凜凜,代表生員說話,他說俺們是來旁聽審案的,這是大宋朝的規矩,從開封府那會兒就允許百姓圍觀。
官差們松了一口氣,不打人就好。
學生們才不會動手,他們都是文明人,能講理的時候絕不動手,隻有動嘴說不過别人的時候才上手。
臨安城有一百二十萬人,每天的刑事民事案件浩如煙海,但能打到官府來的少之又少,大多都自行解決或者請三老四少協商調解,因為人人都知道衙門口是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地方,所以沒啥今天開庭的案子,在押的人犯倒是不少。
師爺就說:“不知道各位生員想旁聽的哪一樁啊?”
“就是謝國舅和楊國侄狀告白龍的案子。”裴舜卿說,“别給我說不知道,我可是親眼看着你們臨安府的捕快把人帶走的。”
師爺恍然大悟,用手一指:“那邊。”
臨安府三班六房那麼多人,可不是鐵闆一塊,彼此間傾軋鬥争屢見不鮮,刑房捅出來的簍子,沒人幫他們擦屁股,反而樂得看笑話。
生員們湧到刑房門口,劉骁從屋裡出來,四下拱手作揖,感謝大家,姿态放的很低,他是真心感謝這幫青年,如果不是這些救兵,今天他還真走不出臨安府衙。
事到如今,董頭兒隻能認慫,這案子說來站不住腳,是謝國舅的管家安排下來的,沒通過臨安府,而是直接找到自己頭上,讓董頭兒帶個兄弟在張員外府上拿人,公報私仇,狠狠收拾一頓,程序上就有些違法的。
董頭兒一個耳朵往外流皿,耳膜穿孔已經是半個聾子,他仍努力保持着鎮定和風度,向太學生們賠禮,說是誤會,馬上放人,擺酒謝罪,總之先把人糊弄走再說。
太學生們是最難糊弄的,裴舜卿把臉一翻說那不行,我們人都來了,你讓我們走?
“我且問你,原告是誰,為何不來?”裴舜卿問道,氣派神情如同坐堂的府尹。
董頭兒還是聰明的,答道:“是謝府的管家,剛才還在呢,謝管家,謝管家~~許是剛才天雷吓着了,不知道這會兒躲哪裡去了,我這就去尋他。”
“站住!”裴舜卿喝道,“人可以走,狀紙不會走,我且問你,訴狀何在?”
大戶人家安排管家打招呼辦人,怎麼會費心思寫訴狀,這也是裴舜卿能抓的毛病之一,他混迹臨安時日頗多,有時候會替貧苦百姓寫訴狀,對于臨安府的種種積弊陋習相當熟悉,可謂一擊必中。
“訴狀有啊,我找找,肯定有。”董頭兒見招拆招,翻箱倒櫃拖延時間,他的同僚們也沒閑着,不多時,就有一人跑來說:“董頭兒,您這記性,訴狀在師爺那裡呢。”
白紙黑字的訴狀就有了,裴舜卿一看,摸摸字迹,墨迹未幹,顯然是剛寫的,他也不點破,冷笑道:“這便好了,被告、訴狀有了,把原告、苦主尋來,就能升堂問案了,對了,這訴狀上寫白龍将楊鎮的手指掰斷,還得找個仵作來驗一下傷,你告人家傷人,總不能空口白話吧,大家說是不是。”
太學生們轟然稱是。
仵作通常是衙門裡驗屍的,活人的傷情也能看,叫苦主來驗傷也是必要流程,沒傷那就是誣告。
劉骁不禁暗笑,他是掰楊鎮的手指了,但沒太用力,沒聽到啪的脆響,根本算不得什麼重傷,裴舜卿抓住這一點猛打,這小子很懂行嘛。
對于董頭兒來說,這本來也不是不能解決的,現在就通風報信,讓楊鎮把自己的手指頭掰斷,不就形成完美的證據鍊了麼,可是憑什麼,楊鎮是太後的侄孫,金枝玉葉的,豈能因為保你一個捕快把自己手指掰斷。
董頭兒腦袋上汗水下來的,千不該萬不該招惹上不該招惹的人啊。
裴舜卿道:“麻利點,我們等着看過堂呢,看看你們臨安府是怎麼颠倒黑白,貪贓枉法的,我不和你一個當差的過不去,你不配,我們要問問臨安府尹,是怎麼當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