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藍色專碟,是在月球基地談判時,第三艦隊贈送給的禮品。
衆所周知的原因,除了副總長萊克文,将其當成了包機用于公幹外,其餘都想進行研究破解,真正發揮其作用。
這種契機千載難逢,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它的潛在價值,試圖借此提升實力,縮短懸殊的科技水平。
這事早在月球時,就已經想好了。
這一次解碼飛碟,大家沒有再像以往那樣藏私保守機密,而是共享各自的發現、檢測與研究成果。
各類專家對照說明書,通過操作試飛,實物觀察,分子檢測,分析對比,信息對接彙總等工作,經過2次會商分析研究,概括起來,得出了幾點結論。
第一,關于外形外殼:
整個飛碟呈幽藍色,形似20M長寬扁平橄榄型,中間隆起,向四圍呈下坡傾斜,最高處約6M,最低邊緣厚僅1M。
飛碟表面藍色塗料厚10公分,屬未知纖維、植物纖維等複合材料,分2層,内層厚2公分,标注可承受10000℃高溫10秒;
外層厚8公分,與外殼蜂窩突出部分平齊,保持美觀實用。
标注可吸收光波與射線能,同時承受6級撞擊強度,免疫普通炮彈的沖擊。
飛碟合金外殼厚約半米中有夾層,檢測出含有多種金屬成分。
其中钛、金剛石、鎢、碳纖維等為地星已經探明的礦物、研制的合成物,其它未知。
标注可承受20000℃高溫10秒,硬度與沖擊強度同為8級,免疫近戰D彈攻擊;
外殼表面密布蜂窩突出,主要用于發射電磁場域、引力對抗、接收信息等功能。
第二,關于動力裝置:
飛碟尾部動力室安裝了2台粒子發動機,标注為初級誇克(quark)聚變力源,巡航速度1000M~50000M/S,使用單發可連續航行1年;
駕駛飛碟僅需要1-2人便可,啟動自動駕駛則更方便;
動力室後面兩間完全密封、靜電靜磁的艙室,一間是“相磁發射”裝置,通過外殼突出部,在飛碟四周形成厚達5M的磁力場域,阻滞一切物理沖擊,延緩高低溫與電磁脈沖;
另一間是“斥力”發射裝置,标注為淨重10000噸,仿暗能量裝置。
根據操作說明,功能是通過外殼突出部釋放斥力,對抗星球引力,輔助飛碟垂直起降,加減速度,太空巡航。
在其艙室外面,畫有鮮紅“骷·髅頭”,标注危險等級為“毀滅”。
此外,飛碟内還有儲能電池若幹,分隔式排列,轉化外殼吸收能量儲備待用,與粒子發動機共同為整碟提供能源供給。
第三,關于武器與逃生裝備:
由于飛碟屬于民用性質,以防護為主,重在舒适安全,對于外部攻擊除了釋放誘向靶以外,主要還是依靠抗打擊能力。
至于主動攻擊武器剛非常簡單,飛碟底艙僅裝配一套微型D彈發射裝置,配備2枚自鎖定高能D彈,爆炸後可瞬間形成近30000℃高溫持續5秒。
飛碟内部共計配有10套太空服,根據原生體、一二代進化不同體質,生存時間差距很大。
另外,還有一座逃生艙,可供2人在太空環境飄遊中,生存240-300小時。
屆時氧氣耗盡,艙門将自動打開。
逃生艙有輔助動力裝置,逃生人員可通過手動,或自動模式,實施生存行動。
第四,關于内部設施:
飛碟艙内區隔成控制室、貯存室、娛樂區、休息區等幾大部分,可搭載10-50人。
艙内裝飾顔色以淡藍為主色調,材料大部分屬于耐火纖維,柔韌而富有彈性,配以少部分原木與皮革制品,家庭生活氣息濃厚。
整個飛碟内部設計科學合理,各類裝置配備既滿足了飛行需要,又适應了人類特點,更照顧了普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