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秋顔作為豐山村第一個考進名牌大學的女娃,在十裡八鄉名氣十足。
幾個月前,談秋顔決定辭職,回鄉置業。
豐山村原本就分為大村與小村,小村靠近山腳下,人丁稀少,以談姓為主。
大村靠近豐山鎮以豐姓為主,人丁興旺。
豐山村最外圍靠近龍骨山的那塊地,早幾年曾經發生過泥石流事件,後來村民就陸續遷到了十裡開外的大村。
談秋顔家不願意搬,村子裡為了彌補他們家,小村那邊沒人要的荒地都分給了她家。
她的父母在她大學四年級的時候因贍養爺爺奶奶的事情與二叔不和,再加上本身身體有恙,氣鬱心悶、積勞成疾,捱了幾個月就過了世,原本想蓋成二層小樓的房子也停了工。
自家諾大的一片地方,隻有散落的地基與一間蓋起來的平房,老宅的建築材料,在泥石流退去後,能挖的都挖了出來,堆積在平房邊小院子裡,在荒草的包圍下,看起來特別的荒涼。
剛回村時,她看到的就是這個情景。
為了完成父母的心願,她決定把小樓繼續蓋起來,作為民宿經營。
圖紙是談秋顔委托同校建築係的師姐畫的,根據她的思路,劃分為,一樓生活區,二樓起居室。
院子因為地皮多,圈了很大的一塊地方,主要是種植區域,靠近院門的地方蓋了間觀雨亭。原先的小平房沒拆,改建成雞舍,山上有山泉水,鋪了管道,直接接到家裡,原來就有的小池塘,清了淤泥,準備養魚。
房子的外牆看起來不顯眼,用的是農村常用的紅磚,整個民宿的風格外形古樸,小樓大部分的建築材料用的都是原本老宅的翻新料,也算是節約了一筆開支,同時老宅的物件還有些念想在裡麵,畢竟是家族的一個傳承。
二樓最顯眼的地方是靠東的房間,修葺到頂的書架,上麵擺的都是這些年來她收集過來的書。
書房窗戶是老物件直接裝上的,下麵的案闆是老宅的門改成的,上麵放個自製的花瓶,將野外摘來的花隨手插進去,就有了淡雅的一屋春色。
正式入住已經三天了,起居室裡,燈光打開,她取出電腦,開始寫策劃稿。
工作的時候有個甲方是做農産品推廣的,聽說她要回鄉,就丟給她一個活計,算是公司的外聘人員,保底工資1500元,提成另計。
等她把當地的特色農産品一一列舉出來,結合當地的氣候、水土,搜尋資料,洋洋灑灑寫了好幾頁策劃案。
一擡頭,夜已經深了。
她捏捏自己酸澀的脖子,站了起來,伸了個懶腰。夜蟲在鳴叫,池塘裡的蛙也在此起彼伏K歌。
池塘裡挖出的新泥,已經有小草冒出了頭,她一路走著一路看到雜草就拔掉,不知不覺就走到了觀雨亭。
旁邊的葡萄架還沒有搭,散落一地的竹竿,她擡頭看了看天,天上是一輪滿月,“真好看阿!”她自語。
一旁突然一個聲音在問:“哪裡好看?”一個幾歲大的小童正坐在觀雨亭的石凳上,歪著腦袋看她。
“你叫什麼名字呀?是哪家孩子走丟了?”她走過去,坐在他身旁,沒回答他的問題,用手摸摸他的發鬏。
童子的樣子很可愛,就像是年畫裡跳下來的,圓溜溜地眼睛,皮膚粉嫩Q彈,帶著嬰兒肥的臉頰,正嘟著嘴躲開她的手。
“我叫童子,這裡就是我的家。”小童的聲音軟糯。
“不對,這裡是姐姐的家。童子,告訴姐姐你家在哪,送你回去好不好?”談秋顔好脾氣地哄著這個來路不明的孩子。
童子的嘴一撅,眼看就要落下淚來:“這裡就是我的家!”
“哎,你別哭啊,那你告訴我你平時睡哪兒?”談秋顔一個頭兩個大,忙不疊的安慰他。
“哪裡都睡過。”童子忍住眼眶裡的即將奪眶而出的淚。
談秋顔的心裡一緊,這麼冷的天,這孩子竟然睡野外。她一把攬過他到懷裡,“不哭不哭,今晚到姐姐家睡覺。”
“這是我的家!”小童掙紮著露出自己的臉。
“好好好,這是小童的家。外麵冷,現在跟姐姐回屋裡去好不好?”談秋顔用自己最輕柔地語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