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面粉也是個大問題,石磨出粉率太高,麸皮什麼的幾乎不怎麼與面粉區分,導緻面餅的顔色很黑。
一點都看不出白面粉的效果。必須加密籮,從市場上買回來的面粉,還要在家裡重新過兩次籮篩。
等将來有了錢,自己還要直接開個磨坊。又找人将院裡的廂房做了改造,能容納多人一同做工。購置了新的大案闆,大鍋大竈,買了幾十件新的籠屜。
又将門面房整修一新,挂了新的招牌”武大郎炊餅!“這肯定是要做個千年品牌的!
陸仁炳還特意在招牌上畫了個簡筆的三寸丁武大郎的戲劇形象在上邊,看着搞笑又有辨識度。
陸仁炳還特意去,油紙店定制了幾百刀印制了武大郎炊餅字迹圖标的油包紙。這種紙就是用來做點心包裝的。陸仁炳拿他們回來做炊餅的包裝。
陸仁炳又托中人,雇傭了十幾個手腳幹淨的中年婦女來做工,潘金蓮被委托成大管事,
忙忙活活一個月,才開始準備妥當。
銷售方面,陸仁炳也不打算在去走街串巷了。他在經過調查發現炊餅消費量比較大的四個城門附近,租了四個門面,又雇了四個識字的婆子在那裡負責賣炊餅。餅店與她們簽訂的是分成協議,有銷售額一成的提成。
負責蒸炊餅的婆子們也是計件制,提高她們的工作積極性。
一切準備妥當,陸仁炳的大宋創業之旅開始了。
炊餅店主營,包子,饅頭,花卷,糖角。包子有肉包菜包。不再賣之前的黑不溜秋的炊餅。饅頭的價格跟之前的價格相近。但是包子,饅頭,花卷,糖角的價格都要更高一點。
開業當天,陸仁炳又雇了幾個乞兒走街串巷的去喊廣告,說武大郎炊餅店的地址,和開業優惠,新品免費試嘗,還有好吃的饅頭花卷糖角之類的新品名稱。
政和二年,三月初三,是個節日也是個黃道吉日。武大郎炊餅店總店加上四家分店,同時營業。
早上天不亮,陸仁炳将在總店蒸好的饅頭包子,放進蓋着新棉被的大笸籮,用雇來的牛車,送往四個分店。四個分店都有竈台可以給這些饅頭保溫。
經過幾天的宣傳,陽谷縣的人都知道有武大郎炊餅的店,開張了。等到三月三一大早,很多早起的主婦們,便來到武大郎炊餅店看新鮮,看一個炊餅究竟能玩出什麼花樣。
結果看到那白的發亮的,軟的如同棉花,冒着香氣的饅頭包子花卷,免費常過之後,便都勾起了購買的欲望。
四家店很快售罄,還有很多源源不斷得到消息的街坊鄰居,前來買新鮮。負責傳遞消息的小乞兒,迅速将這個消息傳遞給在總店的陸仁炳。陸仁炳迅速派早就準備好的牛車送貨。
武大郎炊餅一戰成名,這一天陽谷縣的幾乎家家戶戶都吃上了,白白香香的武大郎炊餅。
陸仁炳對這一狀況有着充分的準備,備足了貨。一天就把之前的投入,全部收了回來。陸仁炳當天給累壞的十幾個負責蒸饅頭的大姐大嫂們,發了當天的工錢,還加了紅包,皆大歡喜。
發面饅頭的核心秘密在酵母,在堿水,還在于發面時間,要想饅頭白,還需要加點硫磺熏蒸。反正工藝還是比較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