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陵城,吳王府。
太子王禦已經是八歲了。
而在他之後,王猛又有了兩個兒子,三個女兒。
當然,不全是馬氏生的,馬氏後來隻是生了一個女兒。
沒錯,王猛納妾了,三個女子,皆是江南大族的嫡女,對于王猛鞏固江南的統治極有好處。
後面的幾個兒女,王猛沒有太上心。
他的一心在培養王禦,成為一個合格的繼承人。
在他的這個位置上,不要給其餘的兒子任何的機會,就是最好的處理手足相殘的辦法。
至于說長子夭折、或者是愚鈍,王猛自然會刻意的避免。
古人選擇嫡長子繼位并非是沒有好處。
對于王猛的選擇,那些江南文士集團之中的投機之輩,很快就看得清楚明白。
在王猛的刻意引導下,王禦四歲的時候。
王後馬秀英就挑選了三個江南大儒,兩個北方的大儒前來教導。
這是很明顯的平衡之道,現在的淮西勳貴的确是驕兵悍勇,王猛能壓得住,不代表王禦能壓得住。
王猛若是不想日後大殺功臣,就必須早點重視,開始平衡。
這些年,王猛在江南開科考,就是為了扶持江南文士集團,平衡淮西集團。
于此同時,王猛也在漸漸的提拔出身淮西之外的将領。
府中,王猛看着王禦:“禦兒,今天學了什麼?”
王猛為了培養一個合格的繼承人,每日即便是再忙,也會尋找到空餘的時間,親自教導。
無論是江南的文士或者是北方的大儒,在教導太子時候,少不得會添加一些私貨,想着将太子按照他們的仁厚君王的模闆培養。
而王猛需要做的就是教會王禦避開這些私貨,傳授真正的帝王心術,“法、術、勢”統一的馭人之術。
王禦開口道:“啟禀父王,今天講了《貞觀政要》……”
在王禦的叙述之中王猛很快就清楚了今天的教學内容。
今日講得是貞觀政要·納谏之中的一個故事。
貞觀十八年,唐太宗對長孫無忌等人說:“臣子對帝王,多是順從而不違背,用甜言美語來讨人歡心。我現在提出問題,你們不準隐諱,要一一說出我的過失來。”
長孫無忌、唐儉等人都說:“陛下聖德教化,導緻天下太平,據我們看來,看不出有什麼過失。”
黃門侍郎劉洎對答說:“陛下撥亂創業,确實功高萬古,如無忌等人所說。”
“但不久前有人上書,遇到言辭内容不合陛下心意的,陛下就當面追根盤問,弄得上書言事的人無不羞慚而退。這恐怕不是在獎勵進言者吧。”
太宗說:“這話講對了,我一定接受你的意見改正錯誤。”
王猛點點頭:“你老師是如何教導你的?”
王禦道:“老師說,要廣開言語,須知道忠言逆耳。”
王猛聞言,頓時一笑:“廣開言路是對的,因為帝王者的确需要了解更多,才能不為下蒙蔽,但是忠言逆耳卻不一定。”
“禦兒,你說什麼是忠臣?什麼是奸臣?”
王禦開口道:“父王前些日子對我說,臣子并沒有一個恒定的評判标準,完全是看情況而論。”
王猛聞言,頓時一笑:“不錯,不錯,書本上的忠臣、奸臣、小人、賢人,都沒有是一個恒定的标準,如何來看,全憑帝王而已,萬萬不可被書中的忠奸所局限。”
“前些日子有江南狂生罵咱,說咱改革科舉不尊古法,有違聖道。”
“這人在那些江南文士,甚至是許多的百姓的眼中皆是大賢之人,但是阻攔咱之道,便不是咱之賢人。”
王禦點點頭:“聽老師說,父王直接将此人斬首,有損德行。”
王猛哈哈一笑:“德行?禦兒,君王一定要跳出框架,要知道那不過是限制臣子的造物。”
“而且你要知道這世上有許多辱罵君王而邀名之人,這些人更是畏威而不懼德,有時候咱的刀子比德行好使。”
“有損德行便是損了,隻要咱的政策能推行下去,殺一人算的了什麼?”
王禦聞言:“聽說,父王加重了算數等雜學在科舉之中的位置,這是為什麼呢?”
王猛聞言,輕輕的一拍王禦的肩膀:“因為這隻是一個引子,父王若是想要改革,就必須要一批不算是太正統的儒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