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飛這段時間天天召集公司的管理人員開會,讓他們拿出方案,整頓公司。
第一步就是裁員,把一些可有可無的冗員裁掉。
另外,經過這些年的對公司的管理,最近公司所出現的狀況,于飛發現之前的管理方式不行,應該有引進新的管理模式。
特别是公司的管理層,不能一成不變,需要有定向的淘汰制度,每年有計劃的淘汰一些管理人員,讓有新鮮皿液的添加進來。
是整個公司能夠充滿活力,又不至于脫節,同時也跟普通的員工們看到一個晉升的通道和希望。
讓他們更有積極的去工作,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所以經過長時間的思考,于飛自己拿出了一個計劃,他知道像這樣的事情,靠手下的人幹是不可能的。
他們首先怕的就是把自己裁撤掉,除了特别的有魄力之人,誰願意幹讓自己飯碗不保的事情呢?
但是于飛就不同,他是老闆,他考慮的是自己的飯碗問題。
如果工廠垮了,自己的飯碗都沒了,怎麼還有員工的嘞?
首先就要公司穩定,效益好,老闆有錢賺,幹起來有勁頭。
才有實力讓員工們有待遇,有福利。這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爸和員工,都有奔頭,都有分手。
終極一條就是要多打糧食,增加收入。
要廣開門路,拓展業務,隻有收入增加了,銷路推廣了,公司的整體實力提升了,才能赢來一個雙赢的局面。
關于這些事情員工們很多未必了解,也未必想去了解,但這位老闆不了解不行呀。
經過這次公司危機,于飛才知道,要管理好一家公司并不容易。
怪不得他老爸總是要讓他到公司去實習,讓他下基層,從基層做起。
一開始他覺得老爸太矯情,公司都是自家的,作為唯一的一個兒子,自己肯定是無可非議的公司唯一繼承人。
将來掌管公司,幹嘛要吃那份苦到基層去上班呢?
直接坐在老總的位置上不行嗎?
現在于飛才明白,老總的位置不好做哇!
如果弄得不好,一不留神,公司就有垮掉的危險,在現在很多東西都過剩,競争非常激烈。
尤其影視行業,别說賺錢,稍不留神就會皿本無歸。
每年拍出來的影視劇沒有播出來的,不在少數。有的是質量問題,有的是名字問題,有的是内容問題,有的是題材問題。
就是主演陷入了風波,一下子人設坍塌,進入了被封殺的環節,所以影片也不能上映。
讓投資人一毛錢都拿不到。
想想也覺得挺可怕的,這方面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往往因為一個小的疏忽或者小的問題,就會導緻整過影視劇,被雪藏的風險。
而餘非知道自己的公司雖然有差不多十個億的身價,在影視行業依然是一家小公司。
人家上市的巨型公司都幾百上千個億了,自己的幾億十來億,簡直不值得一提。
“老大,你真要下決心裁人啦?”
手下的人看到了于飛弄出來的方案,個個都吓了一大跳,面有難色,心中忐忑。
在他們看來,現在裁的雖然是手下,誰知道明天會不會裁自己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