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0月22日,當蘇德戰争進入第四個月頭,蘇聯紅軍終于發起了第一場大規模的攻勢。
蘇聯紅軍南方面軍,連同西南方面軍共集結了7個集團軍,超過80萬的兵力,向羅馬尼亞發起了進攻。
這場攻勢的部署大緻上和曆史上的雅西-奇西瑙攻勢相若,西南方面軍從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要塞區向南推進,在雅西以北進行突破,随後繼續南下。
而南方面軍則集中兵力,則攻擊位于蒂拉斯波爾附近橫跨德涅斯特河的橋頭堡,之後向北推進與西南方面軍會師,從而在基希納烏附近包圍德軍第11集團軍。
由于德軍錯判形勢,誤以為蘇聯紅軍要進攻西烏克蘭的緣故,這場針對羅馬尼亞的攻勢一開始就達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
兵力和裝備均占優勢的蘇聯紅軍,在上千輛坦克(包括T-34和IS-100坦克)的帶領下,很快就撕開了羅馬尼亞軍的防線,進展頗為順利。
與此同時,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一場決定羅馬尼亞國家命運的會議,就在老人街103号開始召開。
老人街103号是羅馬尼亞共産黨的一處秘密據點,從外表上看,這間房子看起來平平無奇,和普通的羅馬尼亞民居并無分别。
日久失修的外牆凹凸不平,窗邊簡單的輪廊和線條,為這間平平無奇的民居,增添了一點歐洲建築的色彩。
“現在的情況,我想大家應該都清楚。就在不久之前,蘇聯紅軍集中了優勢的兵力,對我國發起了一場猛烈的進攻。
經過幾個小時的戰鬥,蘇軍已經突破了我軍的防線,進入了我國的國土。
作為一個羅馬尼亞人,對于外敵的入侵,我并不會感到畏懼,更不會站在外敵的一邊。
但是,在這場戰争中,作為入侵者的,并不是蘇聯紅軍,而是以德國為首的軸心國集團。他們集結了大量的兵力,入侵蘇聯的國土,占領了大片的土地,奴役了數以百萬計的人民。而作為軸心國的一份子,羅馬尼亞在這場戰争中,自然也是入侵的一方。
羅馬尼亞人是渴望和平的,但揚・安東内斯庫上台之後,卻與德國法西斯合作,想方設法地,加入這場不該發生的侵略戰争中,和德國侵略軍站在同一陣線上。
當安東内斯庫的政府向蘇聯宣戰,當我們的軍隊向蘇聯紅軍發起進攻的時候,這場戰争就已經被強加在了我們的身上……”首先說話的,是羅馬尼亞共産黨代表波德納拉希。自稱羅馬尼亞人的他,身上卻留着德意志和烏克蘭的皿統。
在座一名身穿羅馬尼亞軍服的人開始皺起了眉頭,“據我所知,蘇聯紅軍這次投入的兵力超過80萬,而羅馬尼亞全國兵力加起來大約有68萬左右。
如果羅馬尼亞繼續和德國人合作的話,加上德軍第11集團軍,德國和羅馬尼亞的聯軍共有88萬的兵力,和蘇聯人打下去,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瓦西列斯庫上校,”波德納拉希對身穿軍服的人說:“如果我們傾全國之力,和蘇聯人抵抗下去的話,擊退這次進攻應該不難。但這樣的話,我們可能要付出巨大的傷亡,我們的家園,可能也會遭到很大的破壞。希望您考慮清楚。”
身穿軍服的人,就是羅馬尼亞愛國軍官代表――康斯坦丁・瓦西列斯庫上校。
在曆史上,在這所平房裡代表羅馬尼亞軍方和共産黨談判的,并不是這位寥寥無名的瓦西列斯庫上校,而是羅馬尼亞軍總參謀長喬治・米海依爾将軍和第四集團軍司令康斯坦丁・沙納特斯庫将軍。
很明顯,這場提前了3年的會議,在規格上,并不能和曆史上,發生在1944年那場相提并論。
在當時,盡管德國法西斯已經在曼圖洛夫防線前吃了大虧,但納粹德國的實力并沒有受到動搖。雖然蘇聯紅軍也在坦克洪流和大量飛機的掩護下撕開了羅馬尼亞軍的防線,浩浩蕩蕩地向羅馬尼亞本土推進,但羅馬尼亞和德國的聯軍并沒有開始潰敗。
對于大部分羅馬尼亞軍人來說,德國依然是一個強大而可靠的盟友。這樣一個能夠吊打東西歐諸國,占領蘇聯大片領土的國家,能弱得去哪?
“說實話,現在,蘇聯軍隊雖然突破了我們的防線,但在目前為止,并沒有取得什麼突破性的勝利。如果我們貿然推翻安東内斯庫,公然和德國人作對的話,到時我們難免要和德軍交戰,戰争依然不可避免。”
羅馬尼亞現在的局面的确很尴尬,繼續軸心國這邊,就要和蘇聯作對;轉向同盟國那邊,又要和德國人作對。
現在德國和蘇聯都是歐洲大陸上數一數二的強國,羅馬尼亞這個中等國家,根本惹不起他們。
“瓦西列斯庫上校,”波德納拉希說道:“現在的情況,對于我們反法西斯陣線來說,的确是很不利的。但如果蘇聯紅軍的進攻繼續取得進展,甚至消滅了德軍第11集團軍,或許我們可以借助蘇聯的勢力,消滅我國境内的德軍。”
瓦西列斯庫斟酌了一陣,說:“波德納拉希同志,雖然我和你們站在同一陣線上,反對法西斯政權,但這并不代表我們會按照貴黨提出的計劃,發動武裝起義。
在目前來說,發動武裝起義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在德國重兵駐守的情況下,由國王陛下動用權力更換政府,以和平方式政變也是不現實和危險的。
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争取更多人的支持,等到蘇聯紅軍的攻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而我們也取得足夠的支持後,再召開一次會議,商讨起義的事情。”
“好,那隻能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