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開元我為王

第二十七章 玉環獻計

開元我為王 墨衣青蛙 2468 2024-01-31 01:11

  看完賬冊,李清又讓管家把今天買椅子的官員名單拿來。

  名單很長,展開足足有一長卷,兩個婢女一人拉着一頭,又一個婢女站在身後為李清掌燈,就這樣大概地看完一遍都花了半盞茶的功夫。

  線裝書在唐朝還沒有出現,這時候的紙制書都是一卷一卷的,因為在造紙術被大規模應用的南北朝以前,書籍都是以“簡牍”的形式出現,就是那種寫在竹片上,用繩子串起來,讀的時候展開,讀完舉起來捆好,唐朝紙雖然已經開始普及,但是大家還是受以前閱讀習慣的影響,即便書籍的材質從竹簡變成了紙,還是習慣卷起來存放,所以去到唐朝人的書房裡,會看到書架上、櫃子裡放的都是一卷一卷的“卷書軸”,千萬不要以為自己來到一個畫家的書房,因為那些都是書不是畫。

  包括唐朝的讀書人給達官貴人遞上自己的詩作或是文章,以其得到貴人推薦做官,這種辦法叫“遞卷子”,就是因為這時候的紙都是像畫一樣卷起來的,所以叫卷子。

  因為名單上的人名官職太多,李清也記不住那麼多,就問侍立在旁的管家,上次朝會拒絕坐椅子吃“廊下食”的那些個官員有沒有人過來買椅子。

  管家遲疑了一下,最後還是老實回答說,一個都沒有。

  這幫倔驢!

  非要把自己弄得自絕于皇帝才甘心!

  令人收起名單後,李清背起手在房中來回踱步。

  說心裡話,李清真不想管這幫“自己作死”的官員,可朝堂要是都是像李林甫那樣阿谀逢迎之輩,或者都是像牛仙客那樣的應聲蟲,沒有反對的聲音,皇帝就會越發的變得膨脹。

  在這種皇帝眼皮子底下生存是最難的,因為生死榮辱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間,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唐穿前輩們削尖腦袋都要擠在貞觀朝的緣故。

  因為太宗皇帝時候皇權被諸多因素制約着,皇帝不能為所欲為,政治清明,氛圍寬松,穿越者至少不用擔心動不動就會掉腦袋。

  而如今李隆基身邊已經沒有太多掣肘,要是這幫敢于違抗皇帝意志的官員也被趕出朝堂,那情況隻會變得越發的糟糕。

  李清此時要是不出手拉一把這些耿直的官員,回頭等到他落難的時候,難道指望李林甫之輩來替他說話?

  雖然在目前的情況下李清暫時還不需要為生死發愁,可是他怕被皇帝戴綠帽啊!

  這段時間在楊玉環的“溫柔攻勢”下,李清休妻的想法已經不再像一開始那麼的堅定,可要保住媳婦不被便宜老子搶走,這難度就大了。

  因為是在這封建社會,你拿什麼跟皇帝鬥?

  造反不現實,所以朝堂上必須要有“異見者”存在,這是李清想到的目前唯一能夠稍稍制衡一下皇權的辦法了。

  見李清久久不出聲,站在下首的管家終于忍不住開口提醒道:“王爺,中午時宮中來人宣旨,讓店鋪關門之後将賬冊和名單一并送入宮中,某已經讓人謄抄了一份,王爺看是何時能送入宮中為好?”

  皇帝想知道這一天賺了多少很正常,可是要是連名單也一起送進宮,皇帝得知那幫抵制桌椅的官員仍不識趣,事情可就不妙了。

  “這樣,你即刻派人持本王令牌将賬冊送進宮,如是對方問起名單之事,就說今日有些官員錢沒帶夠,隻能明日再來,名單緩兩日再送入宮中。”

  管家滿臉錯愕地擡起頭,正待質疑,卻被李清擡手打斷。

  “一定要把賬冊直接送到高将軍手上,把我的剛才的話與他說了,聖人面前他自會想法應對。”

  當初求李清為那幫抵制椅子的官員求情的人就是高力士,所以這事他肯定會幫忙,但是高力士最多也就是能拖延一兩日的時間,皇帝總歸會問起這件事,到時候要是那幫官員要是依舊“頑固不化”,皇帝可就不會再跟他們客氣了。

  晚上歇息的時候,楊玉環發現見李清一直心神不屬,完事之後嬌軟無力的倚靠在李清懷裡,問李清為何事苦惱。

  溫香軟玉在懷,手掌感受着那膚如凝脂的細滑,李清在回味方才餘韻的同時,也将自己煩惱的事情講了出來。

  當然李清沒有告訴楊玉環為那幫抵制椅子的官員求情是為了拖延自己被皇帝戴綠帽的時間,隻說是高力士的請托,他不好拒絕。

  高力士是皇帝身邊的最得信任的太監,李清與其交好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楊玉環并未對這個說法起疑,她趴在李清懷裡休息了片刻,稍稍恢複一點力氣後便在床上坐起,拉過錦被遮住兇前的風光,表情認真地看着李清說道:“奴有一法,可為王爺分憂。”

  見楊玉環表情這麼認真,李清也有些好奇。

  “哦?玉娘有何辦法?”

  “王爺所煩之事,無非是那幫官員不肯接受桌椅,可是王爺似乎忘了,對于這些官員而言,有個人說話比聖人還管用呢。”

  李清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等目光和淺笑吟吟、風情萬種的楊玉環對上,腦子裡才突然冒出了一個名字。

  張九齡!

  皇帝雖然罷免了張九齡的宰相職位,但是卻沒有要将他趕出朝堂的意思,而是封他做了荊州大都督,遙領的那種,其實就是個正二品的閑官,讓張九齡在這個位置上養老。

  這說明皇帝對張九齡并沒有完全的失去信任,當然這時候最心急的肯定是李林甫,張九齡一日還在朝堂,李林甫這宰相的位置就一天做不安穩。

  要是李清不幹預的話,張九齡應該過段時間就會被李林甫構陷,惹怒皇帝被趕出京城,再過幾年就病死在了緻仕回鄉的路上。

  得知張九齡的死訊後,皇帝還傷感了好一陣子。

  楊玉環的本意是想勸李清先想辦法搞定張九齡,隻要搞定了張九齡,那幫抵制桌椅的官員态度自然也就會跟着改變,可是李清想到的卻正好反過來。

  要是那幫官員抵制桌椅到底,最後皇帝震怒,這件事會不會牽扯到張九齡身上?

  必須會!

  就算皇帝不這麼想,李林甫也會努力讓皇帝這麼想。

  這件事弄不好就會成為張九齡徹底失去皇帝信任的導火索,就像李清穿越而來時那場烏龍刺殺案成了太子被廢的導火索一樣。

  但是史書上可不是這麼寫的。

  不管李清願不願意,他都無法置身事外。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