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豫與燕軍士卒殘酷的教育之下,加上入籍大漢帶來的誘惑,這三千倭奴是随時準備為燕王的大業奉獻他們的生命的,可徐晃率領龍骧軍兵進徐南三郡之後除了運輸之外就沒有可以用到他們的地方,在他看來,一向英明果決的燕王所下的那條軍令十分的古怪,這支敢死隊隻能用作肉盾,無論何種情況之下都不得給他們配發武器,不要說維持治安對待百姓,就是與敵軍交戰也絕對不能,公明尚且記得燕王下這道軍令之時雙目之中的那股殺意令得一衆身經百戰的大将都有凜然之感,不管能不能理解大王的用意,這條軍令都必須執行。
作為軍事行動,保密向來是極為重要的因素,可此次燕軍進軍徐州卻是大張旗鼓生怕天下百姓不知,伏後問責揚州刺史皇叔劉備之事被廣為傳揚,很是體現了一回燕地宣傳喉舌的能力!這條消息在他們的刻意之下很快就傳到了廬江,所有的這些自然是龐統之謀,所針對的便是劉備的漢室宗親身份,你既然身為大漢皇叔,對朝廷的旨意就更應該加?以遵循,無論劉備如何應對或是諸葛亮對此有再為精彩的解釋可因為燕地強大的宣傳能力他們的一切反駁都會蒼白無力。且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用兵之法更有虛張聲勢迷惑敵軍之效,龍骧軍大舉出擊,烈火軍卻是原地按兵不動,鳳雛會那麼輕易将他的目的所在明示出來嗎?兵法之中有所謂的虛虛實實之道,龐統可謂得其三味。
此次公明借問責之名出兵其用意有二,一來是徹底摸清揚州軍在徐南三郡之中的布置,此前根據天耳的情報顯示,于此處進行守備的劉備軍不會過兩萬之數,龍骧軍到此就是要逼劉備表态,是如同曹操放棄青州一般放棄徐南三郡還是想調兵遣将在此與燕軍争鋒?如是前者龍骧軍可以毫不客氣的将三郡收回,這本就是甘刺史的所領,而若是後者則更中龐統下懷,如此一來揚州軍對燕王兖州之戰的牽制就會自然消除,鳳雛很有興趣在徐州戰場和他的同門師兄弟一分高下。
對龐統的這番舉動,廬江的應對之法就是保持沉默,估計劉備和孔明都知道在目前這種形勢之下他們是多說多錯,當年劉毅之所以肯與劉備共分徐州之地除了不願将自己領地擴張太快之外亦有以此給對方背上包袱的意思,此處與當時賈诩建議劉毅不急于攻擊青州的道理同出一轍,無論是青州還是徐南都隻是燕軍的釣餌,目标就是曹操與劉備主力以及二人要為保存此間而花費的精力。十個手指頭要緊握出拳才有力量,一時間将領地擴大過多對燕軍而言并非善事,這一點在漢中戰場之上體現的就較為明顯,雍涼或多或少成了負擔!
平心而論即使易地相處,恐怕劉毅也隻能悶聲不出靜觀其變,蓋因如今的兖州之戰才剛剛開始,燕軍與曹軍還遠遠談不上糾纏一處,燕王親自統領十數萬鐵騎按兵不動,此時倘若揚州軍貿然過江說不得就要成為燕軍的重點打擊目标,兵家之事的難測不是僅對北地而言的,不算劉毅自己,賈诩、郭嘉、戲志才等人都絕不乏奇謀!到時候漁翁得利變成引火燒身,劉玄德可就真的是得不償失了。
龐統的獻策開闊了朗生的思路,使得那種患得患失之情大為減少,而一旦進入狀态之後,劉毅的出手亦是果斷堅決。如今他兵壓冀兖之交卻始終不動除了對曹軍守軍保持着一種強大的壓力之外亦是對龐統出擊之謀的一種配合,士元說的沒錯,一天燕軍還有餘力在手劉備的揚州軍便不敢渡江,那麼兖州戰場上節奏的控制就會顯得極為關鍵,哪怕是出于為甘甯龐統等人争取準備時間的目的,朗生都要想方設法的控制揚州軍的渡江之舉,至于漢中處于劣勢的局面他的心中也已經有了應對之策,因此在調兵遣将之時就顯得更為揮灑自如。
鳳雛龐統被稱為“奇謀巧斷,一步三計”,此番主動出擊之舉乃是出自他手,對于劉備孔明的反應自然會預先有所準備,你可以保持沉默,我也會有逼你表态的後繼手段。在他的手中還有着一支名聞天下的精銳,那便是甘甯的飛虎軍。徐晃大軍行動的同時,軒郎率領的徐州飛虎軍一步已然自下邳走海路直奔長江入海口,并會在這裡逆流而上行至建業附近江面,整個航程預計會在十二三日左右,而在這十二三日之間,徐晃的任務就是至少要打通一處通往江岸的道路并保證它的安全,為飛虎水軍封鎖大江提供重要穩定的後勤保障。
甘甯就任徐州刺史已有兩年多的時間,除了日常的政事之外其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飛虎水軍的操練,恐怕以現在的情況而言以飛虎海軍稱之更為貼切!劉毅對于水軍沒有太過深入的深究,他能做的隻有為其提供最為先進的船隻裝備及一些較為新穎的訓練思路,至于其他的實務自然要由水戰的大行家興霸來加以安排!操練之中,如何直接在水上進行戰略補給就成了飛虎軍重要的課題之一,燕王說過這是水軍能否形成獨立而又持久戰力的關鍵,之間成功的例子實在太多,劉毅的每一個建議都能得到統軍大将的極大關注,更遑論是甘甯。
倘若劉備孔明真的要在徐南與甘甯龐統一戰,飛虎水軍就能斷其後路不停加以騷擾,那時水軍的補給多半就要依靠海上運輸,假使揚州并無此心,單憑那些留守的士卒又如何能抗徐晃手中的龍骧精兵?燕軍必能在長江南岸形成穩定的戰略支撐點,也會為水軍提供安全的港口作為基地,到那時揚州軍過不過江就不是他們說了算了,一天不擁有能與燕軍飛虎抗衡的實力,這渡江之事便是危險極大。
這一次劉毅采納龐統的計策決定先行對劉備進行戰略牽制,他并沒有似當年的司隸之戰一般給予鳳雛什麼佩劍印信作為号令三軍之用,小說之中描寫的諸葛亮火燒博望坡亦隻是虛構。一般而言三國中的那些智謀之士很少會有單獨領軍的時候,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唯有劉備死後的蜀漢丞相諸葛亮與魏國大都督司馬懿,似乎從此之中亦能驗證二人的全面,但做到這一點有着一個必須的前提,資曆與威望!白帝城托孤的幾年之後,孔明在蜀漢的聲望可謂一時無兩,而司馬仲達在魏國的地位也大緻與之相當,有了這個基礎二人才能單獨領軍!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問世之前,三國之中最為受人推許的帥才便是周瑜周公瑾,“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即是三國之時頂尖的謀臣,又為難得的三軍帥才,周公瑾的确是千古風流人物!今世孫策之所以勢力弱于曹操劉備二人主要還是由于他在大局觀上的失誤,而在戰術層面,周瑜的統兵之能絕對無人能夠加以質疑,揚州軍大将關羽便對之很是推許。
在之前的數次戰役之中龐統為燕王屢設奇謀,立下汗馬功勞,與燕軍之中已然建立了屬于自己的聲望與地位,不過想要單獨統領十餘萬大軍征戰一方,無論是資曆還是聲望他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對他而言運籌帷幄之中始終是最為恰當的位置。燕王麾下另一大才郭奉孝的類型也與他相似,不過倘若鬼才單獨領軍倒不會有龐統存在的欠缺,當然這不是劉毅用人的一貫原則,人才終究隻有在最合适他們的崗位之上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在他眼中,幾位軍師之中能夠單獨統領大軍征戰的唯有張虎與賈诩二人,前者統兵則更為多多益善。
對此龐統心中明鏡一般,自冀州之戰開始,他與二将軍之間多次配合已然形成了足夠的默契,此次向燕王進言甘甯也給了他極大的支持,無論公事還是私交二人都很是性情相投,燕王既然首肯了自己的意見,這領軍主帥之任必然就會落在二将軍的身上,隻要盡心竭力輔之便一樣能夠達到自己的戰略構想,還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而對燕王士元心中亦不乏感激之意,雖然沒有太多的言語,可他的一系列調兵遣将都在表示着對自己的全力支持,飛虎海軍房山分部幾乎盡數南調,白虎玄武二營經海運而來,燕王在盡其所能的為他的所謀增加更多的機動兵力,讓他擁有更大的施展空間,這才是龐統之前熟悉的那個燕王,一旦定計他就不會有絲毫的猶豫,看如今的架勢似乎整個戰略方向都在向着徐州傾斜,虛虛實實之道,從過往的實戰經曆來看,燕王劉毅亦是此中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