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興平六年,公元一九九年七月十三,伏後代行天子之權後的第一份诏書頒出,天子不幸崩殂,今暫無可繼皇位之子,國不可一rì無主,因以伏後代為行權,待從宗室子弟之中選出合适人選之後再行還權!大将軍劉毅戰功彪炳為國之棟梁,先帝遺诏加為燕王令其輔佐國事,皇位繼承未定之前便由燕王輔佐伏後處理國之要事。
這道诏令被迅速的分發各地以示萬民,除此之外,伏後之後的幾份诏書便是谕示當朝骠騎将軍曹cāo,令其立刻從荊州撤軍回歸兖州,否則便是私相攻伐大漢宗室,為叛逆之罪!同時加大漢皇叔原徐州刺史劉備劉玄德為車騎将軍領揚州刺史,賜爵吳候,江東孫策未經旨意便興兵攻擊揚州,緻使天怒人怨,萬民疾苦,特削其名爵,倘若再與揚州刺史劉備交兵,亦是一般視為大漢叛逆,将累及祖上”“小說章節。
這幾份诏書可說是完全體現了燕王劉毅的意志,在大義的立場上先對曹cāo與孫策二人加以沉重的打擊,--bijing此時燕王身為皇綱正統之代言,一言一行皆是朝廷之意,這樣的打擊亦可謂沉重,它會使得曹孫二人在一定的程度上失去民心人望,雖是暫未有實質的表現,卻可使得劉毅始終站在當時社會道義的制高點,對他而言yijing足夠。
對于燕王的意見伏後的支持顯得極為徹底,劉虞進位太尉為三公之一,張虎進為大司農,郭嘉以少府兼散議大夫,戲志才為廷尉,賈诩以太仆之位兼光祿勳,此外飛虎軍統領甘甯由平東将軍擢升前将軍,加徐州刺史安縣候,轶比兩千石、鐵騎營統領冀州刺史趙雲擢升後将軍加林縣候,轶比兩千石、龍骧營統領平南将軍徐晃擢升左将軍,加易縣候,轶比兩千石,虎衛營統領平北将軍張合擢升右将軍,加範縣候,轶比兩千石!此外張遼、高順、張燕、高覽、太史慈、鞠義、嚴綱、樊稠、華雄等一幹戰将皆得提升,加為亭侯,轶比千石,其餘軍中戰将皆有封賞,而陳群、鐘繇、二張、簡雍、田豫、郭圖乃至徐庶龐統等人地位都有提升,此舉大大加強了劉毅集團的向心力!
此時的燕王劉毅躊躇滿志,待稍作修養之後便要揮兵南向,席卷大漢疆土!诏令發出之後他也在等着ziji的對手們做出回應,不過ziji在聲名之上處于極其主動的地位這已是不争的事實,争霸天下之局,他劉郎生現在就是實力最為強悍的一方,無人可正撄其鋒!
不過就在雄心萬丈之時,劉毅亦在心中提醒ziji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當年曹孟德的聲勢猶在其上,可赤壁一戰卻成了絕代枭雄揮之不去的夢魇,從此終其一生再難見到一統天下的良機,他的那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雖是充斥着雄壯的英雄之氣卻也不乏悲壯之處,在劉毅看來,曹cāo赤壁之敗還在輕敵冒進,也許是志得意滿的原因,當時賈文和就曾經給出過暫緩攻之的意見卻méiyou被其采納,想必在曹cāo生命走到盡頭的一刻,英雄心中最為遺憾的便是此戰!
劉毅不想與曹cāo走上同一條道路,他不允許ziji的征途上會有赤壁之戰這樣的慘敗出現,因此他必須要時刻保持謹慎的心态,不去看輕任何一個對手,同時廣采善言,招賢納士,亦要加強自身屬領的建設與發展,論文才他不及曹cāo,可他要寫就是“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絕不希望在ziji的終點到來之時還有着巨大的遺憾。
諸葛孔明在給劉備的隆中對中曾有言“将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内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将将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将軍身率益州之衆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壺漿,以迎将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雖然後世對此有着種種不同的評論,可在劉毅眼中這至少是謀取天下的一條可行戰略,隻不過劉備méiyou加以貫徹罷了,關雲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之時卻未見蜀中人馬攻擊秦川,緻使曹cāo可以全力以赴的對付這以一路偏師,造成麥城千古之恨!此中原因先今卻已是不可查了。
但諸葛亮的隆中對卻給劉毅提供了一條思路,既然其人可以兩路出兵以謀中原之地,那ziji不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嗎?至少這是一條可行的戰略。劉毅眼下要做的就是穩固基礎,逐步發展,切不可急于求成,此時他的屬領雖不及赤壁之戰以前的曹cāo,可無論人口還是生産力卻要過之,随着shijiān的推移他隻會越來越加強大,這其中隻有一個前提,就是他不可輕易犯錯,尤其不能在戰略上失誤。
今rì在州府之中議事之時,陳群向劉毅提出了一個選拔人才新制度構架,從其思維的缜密與論證的充分來看是花了很大的心思來做此事的,此時這個制度雖尚未定名,可劉毅卻知其名為“九品中正制”或“九品官人法”,在華夏曆史上延續了将近四百年的shijiān,直到隋唐之時科舉制的出現才代替了他的作用,在原先的曆史軌迹之中,這個方法直到曹丕繼位之時才由陳群提出,卻想不到如今竟然被提前了二十年,恐怕又與ziji的到來有着密不可分的guānxi了,陳群提前很多年得到了重用,積累了相當的jingyàn,而幽州的發展則更是迅速。
所謂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就是選擇“賢有識鑒”的zhōngyāng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縣的大小中正官,負責察訪本州、郡、縣散處在各地的士人,綜合德才、門第定出“品”和“狀”,供吏部選官參考。所謂“品”,就是綜合士人德才、門第(家世官位高低)所評定的等級,共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但類别卻隻有上品、中品和下品(二品至三品為上品;一品為虛設,無人能達到;四品至五品為中品;六至九品為下品)三類。在德才與門第中,定品時一般依據後者,叫“計資定品”。所謂“狀”,乃是中正官對士人德才的評語,一般隻有一兩句話,如“天才英博,亮拔不群”、“德優能少”等,這是對東漢後期名士品評人物的制度化。恰如許子将的那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jiān雄”。
可說陳群當時提出的這個人才選拔之法與曹cāo唯賢是舉的用人制度是違背的,亦是曹丕在改正其父所犯下的錯誤!當然唯賢是舉在後世看來是最為正确的對待人才的态度,可在當時卻是與社會實際相違背的,因為他觸犯了很多原本屬于士族的利益,曹cāo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固然令人欽佩,可此法卻讓他失卻了不少士族之心,曹丕推行此舉更多的就是一種與士族階層的妥協,好穩固他的統治基礎。
因此劉毅部分接受了陳群的意見,他絕不願在此時去觸犯那些占社會主流地位的士族的權益,至少現在不會,在他心中是贊賞曹cāo唯賢是舉的想法的,但亦有不同之處,因為曹孟德的唯賢是舉并不看重德育,這也是他的幾次求賢令為人诟病的主要原因,在儒家思想占據主流的社會之中,人才的标準就應該是“德才兼備”,當然劉毅覺得曹cāo的做法有缺陷不代表他就一味的贊賞儒家的看法。
誠然,像諸葛亮荀彧這般德才兼備之人的确優秀,可這樣理想狀态下的人才能有幾個呢?人都是有着自身缺點的,這便要求主上有着包容之心與容人之量,更要能創造出利于這樣人才發展的環境,可說曹cāo的做法太過激進而儒家的學說又太過求全,劉毅要做的就是在這二者之中去尋找平衡,同時還有一件極為關鍵的事情就是“面子工程”。有些事能做不能說,有些事能說不能做,更有些事表面與實質根本是背道而馳,可這卻是華夏自古以來的一種傳統!
為了争霸天下的基礎鞏固,劉毅亦要盡力去維護士族的地位,同時又讓其餘的階層得到實利,這才能讓他得到更多的助力,這看起來極為矛盾,但若是弄qingchu了各個階層的需求還是有着融合之道的,比如說士族更為看重的是名聲,劉毅就能讓其擔當一些聽上去好聽可卻并無太多實質權利的官職,而那些辦實事的崗位就可讓真正有能力的人去承擔,在幽州的官場之上便yijing體現出了這一特點,當然士族之中的人才也不都是華而不實的,亦有許多才堪大用之人!
總之在面子上傾向與士卒,在不是太過觸犯其利益的前提下讓百姓得利,無論是人才制度還是政治制度這都是劉毅目前的原則,自然在其中也不乏矛盾難以調節之時,那就需要他在詳細的分析之後做出妥協了,這雖然有些無奈卻也隻能接受,他現在要做的始終是改良而絕非改革,隻要對他的大業有利,眼前的一切都可以忍受,這些年來他劉毅可沒少幹挂羊頭賣狗肉的事情,至少效果還是頗佳。
針對陳群的九品中正之法,劉毅的改良就在品上,他要加大德才在品中占據的分量,而對門第的要求加以減少,當然這必須控制在十足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内或者稍稍侵占一些他們的權利,以劉毅的威望要連這點都做不到他就不用混了!這樣的改良就像是愚公移山,要逐步蠶食,待其慢慢習慣之後再得寸進寸,如此待到他一統江山之時才有大刀闊斧jinháng改革的基礎,此處絕對容不得半點急躁。
治政、治軍、人才選拔,這是劉毅霸業的三大基礎,在九品中正制上他亦是祭出了ziji的法寶,繼續挂着羊頭賣狗肉,當然此法他隻會在眼下這個過渡時期之内有條件的加以使用,因其對他争取門閥大族的支持是有好處的,真正到了他登上帝位之時就要棄之如棄履,因為西晉之後的五胡亂中華,漢族曆史上最為黑暗的時刻,其根本原因就在這九品中正?法,使得“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卒。”掌權者隻重家世而méiyou能力,一味隻會驕奢yín?逸,又豈能不為外族所乘?
在劉毅心中,科舉制應該是最為符合今後大漢挑選人才的方向的,且在官制上他也準備逐漸從“三公九卿”轉往“三省六部”,這會使得行政之法更具效力,當然這些都需要一個gu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