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230章 魚丸
畢竟這兩個東西的體積都比較小,拿出來偷偷拍照拍視頻,不那麼容易被發現。
說起好處來,那肯定是一大堆。
壞處隻有一個,那就是太貴。
既然要買,肯定會選擇一個好一點兒的,價格自然就不會便宜了。
原本淘金金裡的餘額,吃吃喝喝還是挺夠用的。
但要是買這兩個東西,那餘額絕對會縮水一大截。
看來,要想個辦法賺點錢了!
蘇軟軟把這件事兒放在心上,但也沒有特别的着急。
等晚上先把東西買了,賺錢的事情可以慢慢來。
蘇軟軟雖然在想着自己的事情,但也沒忘了注意時間,眼看着過去了十多分鐘,就朝着河裡的傅六丫等人喊了一聲。
“時間差不多了,裡面的水也太冷了,你們趕緊上來吧!”
傅六丫兄妹幾個,還是非常聽話的,蘇軟軟話音才剛剛落下,他們就從河裡上來了。
看着他們拎着籃子漸漸靠近,臉上全是笑容,蘇軟軟就知道,他們肯定有不少的收獲。
果不其然,才剛剛靠近,傅六丫就興沖沖的舉起了自己的籃子,“七嬸,你快看,我們抓到了很多小魚,回家可以熬魚湯給弟弟妹妹們喝。”
蘇軟軟探頭朝着籃子裡看去,果然看到裡面有許多活蹦亂跳的小魚。
隻不過小魚的個頭是真的很小,最長的也就隻是蘇軟軟的巴掌大。
像是這樣的小魚,刺其實是比較多的。
大一些的孩子還好,他們自己會吐刺。
但是像四胞胎這麼大的孩子,是沒有辦法吃這樣的小魚的。
蘇軟軟腦子裡飛快的閃過各種念頭,很快就想到了解決的辦法。
蘇軟軟對着傅六丫燦然一笑,“六丫,咱們今天不喝魚湯,七嬸給你用這些魚做一種好吃的菜,好不好?”
傅六丫不明白這種小魚還能做什麼好吃的,但既然蘇軟軟這麼說了,她還是沒有任何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好。”
其他幾個人自然也沒有什麼意見,全都答應了下來。
就連王毛妮,也好奇的看了一眼蘇軟軟,不過并沒有多說什麼。
最新鮮的魚肉,要現殺現吃。
所以一行人也沒再去别的地方,直接拎着籃子往回走。
這次回去的時候,倒是沒有,再碰見芳芳幾人。
這也正常。
畢竟知青點在村尾,而傅家距離村頭特别近,兩者之間相差着不不短的距離,正常情況下是碰不到的。
此時的傅家院子裡,隻有劉秀娥一個人在家,其他人不是下地上工去了,就是進山砍柴打豬草去了。
看見傅六丫等人拎着不少的小魚回來,劉秀娥很是高興。
家裡吃肉的機會不多,也就偶爾吃點魚打打牙祭。
不過就算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也已經上學了,沒有時間天天去河裡撈魚,所以連吃魚的次數都在減少。
這次能吃魚,讓劉秀娥十分的高興。
哪怕平時不太喜歡做飯,也不喜歡幹活,但現在看見這些小魚,劉秀娥還是第一時間迎了上來。
“呦,這是抓了魚回來了,那就交給我吧,我保證讓你們喝上最好喝的魚湯。”
蘇軟軟笑着看向劉秀娥,“大嫂,這些魚交給我來做吧!我剛剛已經答應六丫他們,要給他們做一種新的吃食了。”
劉秀娥聽到這話下意識的皺起了眉頭,不過隻是瞬間,劉秀娥就又笑了起來。
“行啊,那就七弟妹你來做吧。”
劉秀娥的想法很簡單,蘇軟軟來做這些魚,那她就不用下手了。
雖然很想吃魚,但是魚處理起來也是真的很腥。
現在蘇軟軟自己把這件事情搶了過去,她什麼都不用做,就能等着吃,何樂而不為呢?
至于蘇軟軟做的好不好吃,這根本不在劉秀娥的考慮範圍之内。
魚可是肉啊!
肉怎麼可能會不好吃?
那當然是怎麼做都好吃。
再者,雖然兩年沒見,對于蘇軟軟的手藝,劉秀娥還是有印象的。
劉秀娥直接當起了甩手掌櫃,甚至沒打算幫蘇軟軟一起處理這些魚。
還是王毛妮不滿道,“軟軟做飯,你就不會打個下手,今天該誰做飯?”
劉秀娥心中有些不滿,可也不敢真的對上王毛妮,隻能不情不願的答應下來。
蘇軟軟需要劉秀娥忙的地方并不多,兩個人一起将所有的小魚開膛破肚,刮掉魚鱗,清洗幹淨。
“大嫂,剩下的事情交給我一個人就行了。”
劉秀娥聽到這話頓時喜笑顔開,“你弟妹這可是你說的,不是我不願意幫忙,一會兒娘要是說我,你可别忘了幫我說話。”
這話雖然是對着蘇軟軟說的,可是都在院子裡,王毛妮将這話聽的一清二楚。
王毛妮隻是皺了皺眉,但是卻什麼都沒說。
劉秀娥跟蘇軟軟說話的時候,眼角的餘光一直注意着王毛妮。
看見王毛妮這個反應之後,頓時更歡樂了,洗了洗手,直接就回了屋子。
王毛妮鋼鐵不成鋼的看了一眼蘇軟軟,蘇軟軟受到王毛妮的眼神,對着王毛妮露出了一個燦爛的笑容。
不過是一頓飯而已,再說既然她答應了要做,那不管劉秀娥幫不幫忙,她都是要做的。
蘇軟軟要做的不是别的,正是魚丸。
魚丸起來并不難,把魚肉剁成肉泥,然後加一點點的面粉攪拌,團成圓子之後,冷水下鍋,等到漂浮起來的時候就可以盛出來了。
說起來簡單,但剁魚肉泥這件事情,也非常的考驗臂力。
距離吃午飯的時間還早,蘇軟軟不着急,一個人在廚房裡慢慢悠悠的做。
最重要的是,沒有劉秀娥在,蘇軟軟一個人在廚房裡面更好操作。
傅六丫他們雖然賺了不少的小魚,可是這些小魚去掉内髒,去掉魚鱗之後并沒有多少肉,做成魚丸,估計也就夠家裡的小孩子吃的。
要是想讓家裡的每個人都嘗嘗鮮,蘇軟軟就隻能偷偷的從淘金金裡買魚肉加進去。
不過這種事情不能做的太明顯,家裡會做飯的人太多了,很容易就會發覺量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