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大公主知道柳時清的殘暴
柳太後渾身上下,隻剩下脖子和頭能動了。
她轉頭看著大公主,無奈道:「哀家可以讓你見她一面,但你要答應哀家,見完回到慈寧宮,就要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再也不許鬧了。」
大公主止住了哭聲,擡起衣袖擦乾臉上的淚水,乖巧地點了點頭。
因為哭得太久,她說話時都開始打嗝了:「隻要能見母妃,韞兒什麼都聽皇祖母的……」
柳太後朝袁嬤嬤使了個眼神:「你帶大公主去冷宮,見柳氏一面吧。」
袁嬤嬤有些遲疑:「太後娘娘……」
柳氏畢竟是被陛下厭棄了的人。
陛下本就忌憚定國公府。
鎮國公府覆滅後,陛下手中掌握的實權越來越多。定國公府在朝堂上,不敢像以前一樣囂張。就算有小動作,也隻是在私底下進行。
此次,為了證明定國公府與刺殺案無關,也為了不被陛下抓住把柄。柳氏被打入冷宮後,不管是慈寧宮,還是定國公府,都沒有對她施以援手。
今天,太後娘娘讓她帶大公主,去冷宮探望柳氏,這件事必然會傳到陛下耳中。
袁嬤嬤擔心,陛下會因此不高興……
柳太後明白她在想什麼,聲音沉了沉:「她再怎麼樣,也十月懷胎,為皇帝生下了大公主。」
「皿緣關係是斬不斷的,天底下哪有不讓孩子,見自己親生母親的道理?」
「哀家是癱了,不是死了,不至於連這點主都做不了!」
聽到這話,袁嬤嬤心中再也沒了顧慮,應了聲「是」,就帶著大公主出去了。
怕柳氏看到大公主滿臉淚水的樣子,會傷心,袁嬤嬤對旁邊的小宮女道:「帶大公主去洗把臉,換身喜慶些的衣裳。」
「奴婢遵命!」
過了良久,大公主才回來。
她身後的兩個宮女手上,還拿著好幾個包裹。
袁嬤嬤疑惑地問道:「大公主,這些是什麼?」
大公主小小的臉上,是難以掩飾的心疼:「韞兒聽說,那些被打入冷宮的妃子,都過得很可憐。每天吃不飽,穿不暖……」
「韞兒很擔心母妃,不想她在冷宮吃苦。所以給母妃帶了好多從前的衣服,還有新鮮的點心。」
說到這裡,大公主看了袁嬤嬤一眼,小心翼翼地問道:「袁嬤嬤,可以嗎?」
袁嬤嬤在心中連連嘆息。
也不知柳氏那樣跋扈衝動的性子,是怎麼生出大公主這麼乖巧懂事的女兒的。
或許,有一個這樣的女兒,就是柳氏今生最幸運的事了。
陛下是讓柳氏去冷宮悔過的,不是享福的。袁嬤嬤原本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轉眼一想,這或許是大公主這輩子,最後一次見到柳氏的機會了,就當全了她們的母女情分吧。
「……可以。」
「大公主,這些東西您都帶著吧。還差什麼,也可以讓人去準備。」
大公主重重鬆了一口氣:「太好了!謝謝袁嬤嬤!」
「現在天氣還這麼冷,要是母妃在冷宮受凍怎麼辦?韞兒還想給母妃帶一些炭火……」
一切準備就緒,往冷宮而去的時候,大公主身後的宮人手上,都拿著大包小包。
雖說袁嬤嬤行事很低調,但一路上還是有不少宮人,看到了這一幕。
消息很快在後宮傳開了。
柳時清剛開始被打入冷宮的時候,許多人都在猜測,太後娘娘會不會保她?
誰知道這麼長時間過去,慈寧宮都沒有任何動靜。反而是王貴人被晉為了敦嬪,撫養三皇子。
眾人這才明白,太後娘娘已經徹底放棄了柳氏,轉而扶持敦嬪了。
那……現在是什麼情況?
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在心中想著,難不成太後娘娘還是放不下皿緣親情,準備救柳氏了?
若柳氏從冷宮出來,敦嬪的位置豈不是尷尬了?
當然,包括敦嬪在內,許多聰明人都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
塵埃落定的事,還會有反轉不成?
太後娘娘若想救柳氏,早就行動了,還需等到今日?
定是大公主哭鬧不止,太後娘娘沒辦法,才準許她去冷宮見柳氏一面。
對於宮中的這些猜測,大公主一行人渾然不知。
那麼久沒見母妃了,她邁著雀躍的腳步,走到冷宮附近時,竟聽到了許多宮人恨恨的對話聲。
「柳氏落到這個下場,真是蒼天有眼啊!我唯一的妹妹,之前在永壽宮當差,就因為柳氏的心情不好,竟說我妹妹上的茶燙到她了,命人活生生將我妹妹打死了……」
「還有我姐姐,明明隻剩下半個多月,就年滿二十五歲出宮了。家裡已經為她定下了一門好親事,她的未婚夫一家,就等著她出宮成親了。可我姐姐在整理永壽宮的庫房時,不小心碰到了陛下送給柳氏的花燈,一雙手都被柳氏下令斬斷了……」
「我同鄉的兄弟,從前是永壽宮的灑掃太監,每日兢兢業業,將院子打掃得乾乾淨淨。有一次,柳氏和陛下鬧了彆扭,就拿我兄弟撒氣,說他的地沒掃乾淨,讓人將他拖下去重打五十杖。才打到第三十杖,我兄弟就咽氣了……」
「我師傅……」
和楚夕顏一樣,因為柳時清或失去至親,或家破人亡的宮人,太多太多了……
隻不過從前,她是高高在上的貴妃娘娘、淑妃娘娘,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楚夕顏一樣,有膽子,有本事報復她。
柳時清失勢後,他們都覺得大快人心,了解彼此身上經歷的事後,忍不住聚在一起,為死去的親朋好友痛哭。
「我隻恨,柳氏竟還好生生地活在冷宮,為什麼不去死?!」
「她畢竟為陛下生下了大公主,陛下又怎麼會賜死她?我們那些親人,命如草芥,隻能算白死了……」
「是啊。要不是有大公主在,柳氏惡貫滿盈,陛下豈會容她活到現在?!」
「……」
柳時清以往每次處死宮人,都不是當著大公主的面。
大公主年紀還小,再加上永壽宮宮人眾多,偶爾少了一兩個,她也沒注意過。
更沒人敢在大公主面前嚼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