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長生之人,先後離場。此處戰場的主角就理所當然地變成了一衆天人境大宗師。
首先出手的是白繡裳。
自從秦清跻身長生境之後,白繡裳就成為太玄榜第一人,此後太玄榜幾次變動,白繡裳始終牢牢占據着榜首的位置,如果不算巫鹹這種曾經跻身長生境的異類,可謂是當之無愧的長生境之下第一人。
世人對于這位慈航宗老宗主的印象難免有刻闆嫌疑,總覺得她長袖善舞,早年時就與老天師張靜修過從甚密,一手支撐起了正一宗的财政,使得正一宗有足夠的底氣與财大氣粗的清微宗分庭抗禮。培養了兩位弟子,蘇雲媗繼承了她的陽面,接掌慈航宗,與正一宗聯姻,慕容畫繼承了她的陰面,行陰私之事,早早就與秦李有了交集。她本人更是與“天刀”秦清有一段過往情緣,又與清平先生李玄都有授藝的情誼,在秦李二人開始主導天下大勢之後,白繡裳的地位也随之水漲船高,讓人不得不感歎這位白衣觀音的先見之明。
如此種種,使得許多人下意識地忽略了白繡裳其實也是有數的天人造化境大宗師,距離長生境隻有一步之遙而已。
白繡裳飄蕩而出,正如秦清早早将佩刀“欺方罔道”送給了女兒,她的佩劍“妙法蓮華”也已交給了弟子蘇雲媗,所以此時她手中并無長劍,隻有一張形狀狹長的白紙,束紙成劍。
此物名為“無相紙”,不僅僅可以化作三尺長劍,十八般兵都可以幻化,硬度堪比金剛,水火不侵,隻是白繡裳擅長用劍,才将其化作紙劍。
儒門這邊迎上白繡裳的是赤羊翁,如果說龍老人是七隐士的首領,那麼赤羊翁就是七隐士的謀主,在紫燕山人未曾修為大進之前,不算合道的虎禅師,一直都是僅次于龍老人的隐士第二人。
赤羊翁手持長劍,迎上白繡裳。
白繡裳一揮手中紙劍,從劍身飄灑出無數紙屑,迎風就漲,化作一隻隻紙蓮花旋繞灑落,猶如漫天飄雪。
這些紙蓮花都是從“無相紙”上分出,花瓣鋒利如刀,此時旋轉起來,堪比江湖上的奇門兵刃,紙蓮花所到之處,切割磚石就如豆腐一般,鋒銳難當。
赤羊翁不敢有絲毫大意,手中長劍急急揮舞,将紙蓮花悉數擋下,激發出一連串的金石碰撞之聲。
正所謂老而彌堅,赤羊翁近百年的修為,雖然未能跻身長生境,但精純無比,較之白繡裳毫不遜色,而且他手中長劍也并非凡品,并不落下風。
白繡裳右手負劍,左掌豎立身前,立時有梵音禅唱,天女散花,繼而白光當空灑落,一尊高有六丈的觀音法相生出,拔除衆生之苦,面帶慈悲。
觀音法相通體潔白,初時觀音隻有雙手合十,然後背後生出四手、八手、十六手,轉眼之間,這尊觀音法相已是有百手之多,這尊百手觀音的手上沒有任何佛家法器,也不見柳枝淨瓶,隻有一柄柄形态各異的長劍,或古拙厚重,或輕靈單薄,或扭曲如蛇,都無一例外散發着凜冽劍氣。
正是“慈航普度劍典”中的“千劍觀音”。
觀音法相現世之後,百手輪轉,百劍随之而動,劍影絢爛,縱橫交織出一張細密劍網,帶着淩厲劍氣,朝着赤羊翁當頭罩下。
赤羊翁身陷劍網之中,隻覺得自己陷入萬千人厮殺的沙場之中,四面八方皆是敵手。
白繡裳駕馭觀音法相,劍法劍勢之繁複多變,實到了一種難以想象的地步。百餘種風格迥異的劍法,或大開大阖,或以慢打快,或如梨花綻放,或如疾風勁草,或古拙凝滞,或迅如雷霆,似清風明月,又似金戈鐵馬,時而劍勢如大江大潮激蕩三千裡;時而劍勢如小橋流水綿綿不絕,由觀音法相同時施展,糅合一處,不見半點沖突,極變化莫測之能事。
就在白繡裳出手的同時,上官莞微微低頭,再擡起頭時,臉上多了一個青面獠牙的青銅面具,這個面具不曾留有口鼻眼睛的位置,渾然一體。不過到了天人造化境,視物也未必要靠眼睛,此等細枝末節也就無關緊要了。
此物本是古時巫教之物,巫教巫祝佩戴此物行祭祀之事,幾經輾轉,落入地師徐無鬼的手中。徐無鬼本是用此物來研究巫教的種種巫術,後來卻發現此物不知是以何種材料制成,異常堅固,便随身攜帶,用作防身,後來傳至李玄都的手中,李玄都又将其送給了上官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