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無之,實難,過求何害?”————————【左傳·文公六年】
宣平裡的這場伏擊,最終以尹忠二人被捕,青牛角隻身逃脫告終。
說實在話,得到這個結果皇帝是不滿意的,他沒想到出動這麼多人力,費了這麼多心思,竟然還是沒能克竟全功。
當日負責圍攻府邸的正是旅贲令張遼的兄長張泛,由于張遼的關系,皇帝特意讓張泛擔任執金吾缇騎,還将這個幾乎唾手可得的大功交給他去辦。
可張泛沒能對得起皇帝的栽培,初出茅廬的第一陣就被青牛角擺弄了一道,這讓他在皇帝心中的能力大打折扣。
果然名将不是遺傳的,做弟弟的是良将,做兄長的可未必。
皇帝正在發着感慨的時候,廷尉的審訊也有了結果。
原來在尹忠背後出謀劃策的人是朝中的一個博士,他有個後世人耳熟能詳的名字,叫李儒。
博士是學官,而不是後世的學位,自漢以來,但凡精通《易》、《書》、《孝經》、《論語》中的某一學問者,在通過考核後皆可拜為博士。
職責主要是掌管圖書,通古今,以備顧問,有參政議政的權力,秩六百石,為太常屬官,員額多至十人,隻是如今朝廷幾經波折,剩下的博士隻有六七個。
李儒就是其中的一個。
聽到這個在後世三國迷心中無人不知的名字,皇帝深深吐了口氣,心中暗道:“怎麼會把你給忘了!”
李儒,字文優,左馮翊郃陽人,少習經學,經故郃陽令曹全舉薦成為博士。董卓進京後,李儒曲意逢迎,很快就讨到董卓的歡喜,在初平元年,李儒身為弘農王郎中令,受董卓的指派親手毒死了弘農王,也就是少帝劉辨。
在皇帝原本的認知當中,李儒是《三國演義》裡不輸賈诩的毒士,陰險狡詐、作惡多端。自穿越過後,皇帝的思路仍有一部分局限于小說劇情,還以為他在董卓死後就跟着死了,是以不曾顧及到他;而王允則忙于鞏固權勢,更無暇顧及這樣的一個小人物。
多方忽視,再加上李儒刻意低調隐忍,居然讓他苟到了現在,依然還在勾結胡轸等人興風作浪。
聽了法衍的描述,這個李儒不過是董卓的一個槍手、董卓黨羽中的一個邊緣人物而已,論及曆史地位,也就比殺死曹髦的司馬昭帳下督成濟兄弟要高一些,根本就沒有小說中所說的那樣厲害。
李儒功利心極重,見董卓得勢,他便立馬前去攀附,甚至不惜以親手毒弑少帝為投名狀。可是他沒想到的是,弑殺少帝成了他仕途上最大的污點,要不是董卓保住了他、讓他繼續得以做博士,李儒早就死于士族臣子的攻讦之下了。
士為知己者死,在李儒看來,董卓如此信他任他,不遺餘力的庇護他。自己就應該為董卓盡上最大的一份心力,所以哪怕董卓死了,他也要找到機會聯絡胡轸等舊部,圖謀複仇。
隻可惜李儒智疏才淺,沒有演義裡那麼大的能耐,隻能像個跳梁小醜一般惹人發笑,然後落得身陷囹圄的下場。
皇帝心裡譏諷,這李儒對董卓倒是如演義中的那樣忠心耿耿,可他又怎麼會想到,若是他在董卓眼中真那麼重要,董卓也就不會讓他去做弑殺少帝這麼髒的活計。
說白了,李儒在董卓眼裡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而已,讓他繼續留任博士,應該是随手施為、随後就忘。
到這裡事情的脈絡無疑很清晰了,胡轸為了擾亂朝廷視線,好方便與李傕勾結造反,特意指使博士李儒與郎中尹忠聯系黃巾賊寇青牛角等人,準備在長安鬧出動靜。
沒想到尹忠偶然得知皇帝微服出巡的消息,李儒臨機決斷後立即将計劃改成了刺駕,他明知皇帝身邊護衛重重,不是青牛角那幾個蟊賊就能刺傷的,所以便有恃無恐,隻想借此鬧出大動靜來。
“這夥人膽大包天,罪不容恕,暫且先押入獄中,等朝廷解決叛軍之後,再一并處置了。”
聽了皇帝的吩咐,法衍心裡明白,至少是在朝廷那些三心二意、以及私通叛軍的董卓餘黨跳出來後,才能對李儒等人進行處決。
待法衍奉命離去後,皇帝正獨自思忖着,隻聽門外頭有中黃門細聲細氣的禀告:“太尉、司徒求見。”
穆順奉命出去将二人迎了進來,大熱的天,太尉馬日磾居然廣袖深衣,神色自若,而司徒趙謙卻是滿頭的虛汗,喘氣不已。
兩人年紀相仿,隻是趙謙常年任職地方,曾親自率軍攻打汝南、白波等地黃巾,也曾奉董卓之命攻打益州牧劉焉。多年征戰早已累垮了趙謙的身子,乃至于年紀大了,舊病纏身,體格沒有馬日磾養尊處優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