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案子辦結,救命之恩
揚州的這批銀錢數額巨大,出發前,揚州别駕姜群制定了詳細的行程路線圖。
何日啟程,何日歇息,在哪裡停,都會計劃好。
而且,會事先給當地的刺史發出消息,請求進入境内的時候,提供安保支持。
很自然的,揚州别駕姜群給汴州刺史潘璋發出了通知。
潘璋接到通知後,馬上和司馬鄧平商議如何護送這批官銀出境。
所謂日防夜防,家賊難防,司馬鄧平正好是馬賊。
鄧平當即找到了馬武和黃維,三人合計一下,決定幹一票就金盆洗手。
馬武糾集了人手,先一步到了邊境接應别駕姜群。
姜群查看了印绶,确實是汴州的官員,隻是沒看到刺史潘璋,心裡不爽,當即把馬武訓斥了幾句,便帶着人趕路。
隊伍到喊魂山附近時,馬武下手了,把姜群一幹人綁到了野豬溝放皿殺了。
人殺了後,不可能馬上變成幹屍,馬武把姜群等人的衣服脫了,穿在了洞裡的幹屍身上,冒充姜群和押運隊伍。
這裡,司馬鄧平和潘璋打了個時間差,他故意拖延了一些時候。
等潘璋帶人到達桃陵縣衙的時候,馬武已經回來了。
這也就給了馬武不在現場的證據。
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刺史潘璋帶着縣令馬武本想往邊境接應,卻在喊魂山驿站發現了幹屍,銀錢不知所蹤。
潘璋苦尋無果,隻得到長安城請罪求助。
在這段時間,司馬鄧平和馬武、黃維有足夠的時間處置銀錢。
再後來,見到朝廷派了欽差過來,馬武便開始籌劃脫身之計。
自己帶衙役去野豬溝,然後殺掉衙役,把衣服換了,自己成功消失。
本來一切都很完美,卻因為牛屎疤和老猴子燒屍體被看出破綻,最後被順藤摸瓜一鍋端了。
其實,如果前幾天揚州刺史郝昭看一眼揚州别駕的屍體,應該可以發現人不對。
但郝昭和姜群關系很不好,郝昭不願意看。
劉景說道:“這個江蠻子殺人無數,到了長安城必定是淩遲了。”
殺了這麼多人,手段如此殘忍,斬首太便宜了。
潘璋恨恨地說道:“如此賊首,居然在我的眼皮底下這麼多年,真是....嗨...”
潘璋感覺自己要吐皿三鬥。
錢是找回來了,但案子是自己的手下犯下的,又在自己境内,他無論如何也逃不掉罪責。
劉景合上卷宗,說道:“即刻把人和銀錢押回長安城吧,事情到底如何,皇上自會定奪。”
潘璋看着劉景,低聲說道:“少卿大人借一步說話。”
劉景知道潘璋要幹嘛,說道:“潘刺史不用客氣,回到長安城,我會力保你。”
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潘瑾身材那麼好、長相那麼俊、叫聲那麼甜...潘璋種了十幾年的白菜,劉景啃得很開心...
潘璋感激涕零,拜道:“劉少卿恩同再造,我合家老小的性命就托付給大人了。”
劉景呵呵笑道:“不必如此,潘刺史去準備吧,馬上就走。”
潘璋感動地擦了擦眼淚,馬上安排囚車和馬匹,即刻往長安城進發。
潘璋走後,狄仁傑收拾了卷宗,歎息道:“哎,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
這話是從劉景嘴裡學來的。
劉景眉頭一皺,冷聲道:“你小子又懂了?”
狄仁傑噌的一下爬起來,捂着耳朵就跑。
狄仁傑走了,東方默蹲下來整理卷宗文書。
收拾好東西,劉景和潘璋帶着人馬和囚犯,即刻回長安城。
....
...
長安城,禦書房。
李世民正在房間裡和房玄齡、杜如晦、孫堂三人批閱奏折。
呈遞給李世民的奏折,都是軍國大事,李世民一個人再聖明也處置不了這許多事情。
李世民拿起奏折,又看到戶部尚書唐儉寫的折子,說戶部沒錢了,而關中之地的饑荒很嚴重,連洛陽附近也有饑荒了。
放下皺着,李世民揉了揉太陽穴,問道:“劉少卿那邊有消息沒有?”
孫堂沒有擡頭,繼續看着奏折...
房玄齡放下毛筆,說道:“尚未聽說那邊有什麼消息,不過...劉少卿去查案,應該能查個水落石出。”
杜如晦也贊同,說道:“劉少卿的辦案能力無人能比,應該沒問題。”
李世民點點頭,轉頭問孫堂:“孫侍郎,你有什麼消息?”
孫堂擡起頭,愣了一下,回道:“回皇上,此乃公事,劉少卿不會與微臣說的。”
李世民點點頭,繼續看奏折。
房玄齡和杜如晦心中清楚李世民剛才什麼意思,但都不點破。
孫堂也知道李世民這是試探,看他是不是還跟着劉景厮混。
正看着,趙公公進來,拜道:“皇上,劉少卿和潘刺史回京了,正在門外候旨。”
李世民聞言大喜,起身說道:“宣!”
趙公公連忙請劉景和潘璋進來。
房玄齡三人讓出位子,在旁邊站好。
劉景和潘璋二人風塵仆仆地進來,拜道:“微臣拜見皇上。”
李世民見劉景和潘璋臉色都還不錯,知道案子應該是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