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此皿與火的一役之後,整個臨慮邑的狄人被徹底清除,城邑以及周邊的廣闊土地都控制在了黑山聯軍的手中。
消息傳出,也讓附近的狄人城邑對黑山軍的實際兵力有了更加錯誤的判斷。“十則圍之”,黑山軍隻用不到十天的時間就攻陷了守備嚴密的臨慮邑,說明黑山軍的軍伍人數根本不是之前情報所說的三千餘人,而是很可能有近萬大軍。
安陽邑的那三千狄人敗軍就更不敢輕舉妄動了,連着朝歌、中牟、邯鄲等地也是加緊了自家城邑的防備,卻沒人敢再來讨教一二。隻等讨伐了衛國五鹿邑的大軍回來,再做計較。
一時間,此片地域倒是出現了有些奇詭的平靜氛圍。
既然仗一時是打不起來了,那戰後的利益分配便成個當下急需解決的大問題。一方面是黑山聯軍三家間的利益分配,主要是土地和人口;另一方面則是于正軍中内部的分配,主要是軍功和爵位。
黑山聯軍三家的利益分配好解決,于正作為名義上的盟主,出力又最多,對此事有着一定的決定權,他也不計較吃些小虧。
公子康的家臣羊角殊提出,他們在山中的康邑既沒有于正石城邑造紙的商貿收入,又沒有鐵器可以幫助他們開墾山林田地,生活十分艱難,因而提出希望在平原地帶取得一塊領地,作為家邑。
于正立馬就同意了,甚至把剛攻下來的臨慮邑都整個拱手讓給了這位名義上的公子。當然作為利益交換,公子康在臨慮邑人口的分配上要讓出部分利益給于正。
最後三人經過協商,總算達成了一緻,劃分了此戰的“蛋糕”。
公子康,得到臨慮邑城池和周邊三十裡的領地,以及一萬兩千人口,讓出黑山上的康邑給于正大夫。
弘毅大夫,得到山下邑外二十裡的領地,以及一萬五千人口。
于正大夫,得到公子康的康邑,以及一萬五千人口。
其餘戰利,三家平分,如此三家皆大歡喜。
于正不貪戀臨慮邑的土地,是因為此地處于安陽、中牟、朝歌等狄人城邑的環伺之下,明顯是個是非之地,不符合于正猥瑣發育的要求。所以他隻取其民,而謙讓其地,還赢得個美名,一舉兩得。
三家的利益分配好解決,真正的難題卻是内部的分配問題。這幾日來,于正一直在為戰後如何分功之事而苦惱。
于正的步徙軍卒,自漕邑成軍以來,一路經過漕邑之争、浚邑和帝丘的複土戰争,以及此次的臨慮邑大戰,已正成為一支可戰之師。
許多人不斷積功累加,如今不少步徙已經可以兌換一次一等功的功勳獎章了。按于正之前跟他們的約定,也就是說,他們可以正式被提拔為“士”,以後子孫後代也都是“士人”階級了。
經過西門吉的報功申請和計察的核實統計,這一次能夠晉升為“士”的軍卒,足足有二十三人之多,也算開創了此時士人晉升人數之最。
按照此時的禮制規矩,“士食田”,既然步徙們晉升為“士”了,那就需要分封給他們田地。之前在黑山上因為可開墾的田地不夠,所以對晉升的幾人沒有立馬實行分封,衆人也能理解。而如今,又有二十幾人得以晉升,這些人已然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和圈子,不能再冷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