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大凱子
“莊主事,你對此有何看法,是不是有些過重了?”趙昺搞清了這田賦涉及的正稅及各項雜稅和附加,以他來看各項相加平均稅賦已不低于田中所出的半數。
“殿下所說正是,但本朝稅制如此,采用的是量出制入的方式,已然沒有什麼餘地了。”莊世林點點頭,看殿下似乎沒有聽明白,又解釋道,“其意就是以國家原來各項财政支出額,确定國家的稅收總額,再把這個總額分配到各地,按戶稅和地稅兩個稅種向百姓征收。”
“哦,其實就是看鍋下米呗!先把府中各州縣所需開出算出來,再加上養兵所需費用,然後除以田畝數,算出每畝地所應負擔的額度。”這麼一說趙昺就明白了,其實這就是現代的國家預決算制度,中央做出總預算後在分解到各個地方完成。
“對,對,就是這個意思,但并不盡然。具體征收原則是: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商人也要在經商所在州縣納稅,大緻要和當地居民稅負相同,并非隻有田賦的。”莊世林最佩服殿下的是其往往能用一句大白話就把複雜的事情說清楚,而他又進一步解釋道。
“既然兩稅已然補足國用,為何又多出這麼多的雜項,徒增百姓負擔?”趙昺是學工科的,曆史知識更多的是來自于愛好,學校學的都隻是用來應付考試,像什麼兩稅制、租庸調、一條鞭,往往都是死記硬背中知道的,但也就是聽說過的水平,根本不解其中的含義,現在隻能再補課了。
“殿下問的好。唐末均田制趨于瓦解,為了增加稅收,取消了不課戶,不僅官吏要納稅,浮寄客戶及商賈都要承擔兩稅,擴大了納稅面,增加了國家賦稅收入,這是根本。再有的好處是簡化了稅制,把租庸調及各種雜稅合并,統一征收,稅目減少,繳納時間集中,納稅手續簡便,卻并非減少了稅額。雜項稅費有的初看是沒有了,但随着用錢的地方多了,便又重新恢複,而額度卻未曾從兩稅中沖抵。”莊世林回答道。
“嗯,看來再好的政策也在與能否照章執行,怕的是朝令夕改啊!”趙昺算是明白了,前期為了推行新法便采用信誓旦旦,可一旦推行開了後便不斷恢複增加,沒有政策的延續性,慢慢的好政策也就變了味道。
“殿下一語中的。當初兩稅法頒行時還有一個重要規定,即田畝之稅仍納谷米,而租庸調中應納布帛絹綿等實物的部分均改為折錢計征。一般商戶占有的不在墾田數内部分的土地的地稅,也另折現錢交納。此外,原來的庸并入兩稅後,改為賦稅代替勞役,百姓可以錢代役。可征收時,地方又往往配繳實物,若遇到物價下跌,百姓往往需要數倍絹帛才能繳足兩稅錢額,使得百姓負擔更重。”莊世林一豎大拇哥贊道。
“以轉運司計算正稅與雜稅相加能達到地畝所出的幾成?”趙昺想想問道。
“回殿下,按照均數所載應不低于五成,亦隻能勉強糊口。”莊世林默算片刻說道。
“若是将兩稅定于三成,而将其它雜項稅收全部取消,你以為百姓可否承受。”趙昺點點頭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