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套路
趙昺聽罷也是出了一身冷汗,‘官’這個群體的主流究竟是君子居多還是小人居多,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道義忠信和腐敗貪殘。如果是小人掌握了大權,勢必造成滿朝文武同惡相濟,形成全方位劣币淘汰良币的局面。清廉之士若能得到提拔,倒是新奇事了。
而一旦壞人掌了重權,按照與朝廷正常秩序完全相反的遊戲規則操縱屬下,在這種情況下,所在地方官要麼為虎作伥,要麼遭罷免而淘汰出局,沒有第三條路可走。待他們形成氣候,地毯式、塌方式腐敗不僅會涉及到各層官員,甚至連胥吏走卒都有了趁機大撈一把的機會,而朝廷想整治都無從下手了。
再想想自己當初幸虧挑選了應節嚴、江璆這樣的正直人作為府中的首官,趙孟錦、蔡完義、劉洙、鄭虎臣等尚有廉恥、忠義之心的将領作為輔官,而沒有貿然任用那些徒有虛名之人。當然趙昺當時這麼做也是出于保命的需要,以防止被人給‘賣’了,加上為了能在瓊州立足,快刀斬亂麻的将原來有問題的官員幾乎換了個遍,才有了今天的局面。這雖然多半出于偶然,現在琢磨一下也夠讓人心驚的。
“先生,這些奸佞初露端倪之時,朝中那些正直之士為何不能将他們扼殺于萌芽之中,反而要加以利用,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呢?”趙昺清楚壞蛋也不是一天就能煉成的,大宋三百年曆任君王并非都是昏聩不堪,名臣也出了一大堆,除了政治上的需要外出現這麼多奸臣也是需要反省的。
“陛下之言一語中的。”鄧光薦言道,“仁宗朝裡,多數士子都能遵循聖賢之言,以修身、齊家、治國為人生信條,以奢侈為恥,對貪渎醜行更是嗤之以鼻。他們常為政事争得面紅耳赤,甚至丢官,但卻都是受人尊敬的铮铮君子。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後代公論是: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至神宗朝之前的近百年雖然也有貪官,可隻為個例,且得以嚴懲,難改正直之風。”
“我朝貪腐之風卻是肇始于王介甫入相。為了推進新法,其不惜重用呂惠卿、章惇、曾布、蔡卞、蔡京等品質有缺的官員入相,大批反對新法的正直之士被逐出朝廷,以緻祖宗近百年涵育起來的清廉正直之風喪失殆盡。朝中官員開始明目張膽地涉足貪腐,哲宗朝已是愈演愈烈,徽宗朝則登峰造極。南遷之後,此頹風雖有過遏制,但已是積重難返,終因病入膏肓無力挽回!”
“這……”趙昺聽了是目瞪口呆,在他前世的記憶中王安石可是一個正面典型,其不僅名列文學史中的唐宋八大家之一,還是一位銳意改革,推行富國強兵之策的改革者,而後世對其德行也評價很高,他質樸,節儉,博學,多才,在當時士大夫中有極高威望,且是曆史上惟一不坐轎子不納妾,死後無任何遺産的宰相。這明顯就是鞠躬盡瘁的代表,為官的典範,可在鄧光薦的口中卻成了導緻大宋官場奸佞橫行,政府腐敗的罪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