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3章 一拍即合
脫歡是個聰明人,作為忽必烈曾最喜愛的兒子,又少年得志坐鎮江南十餘年,可謂身居高位,自然有着勝于常人的眼光,比他人更為洞悉世事。所以他明白當前的大勢,也知道朝廷陷入行将崩潰的危機,更清楚自己的處境艱難。
當前元朝雖然在中原隻剩下大都一座孤城,可尚有大漠南北廣闊的區域,且出于一脈的四大汗國同氣連枝,應該不會見死不救。但脫歡知道統一隻是名義上的,四大汗國早已各自為政,且關系并不和睦,指望他們遣兵來救,不如相信天上會掉餡餅。
首先距離最近的窩闊台汗國與元廷可謂多年死敵,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窩闊台汗死後,其違背誓約讓其子貴由繼承汗位,可貴由隻做了兩年大汗就病逝了,拖雷之子蒙哥繼承了汗位,從而在黃金氏族内部劃下一道深深的裂紋。
窩闊台即大汗位時,全體宗王曾立下“隻要是從窩闊台汗子孫中出來的,哪怕是一塊[臭]肉,我們仍要接受他為汗”的誓言,貴由汗即位的忽裡台大會上,諸王也有類似的宣誓。因此窩闊台家族認定拖雷後人占據大汗之位是非法的,故而很早就萌生了反叛想法。
後來以海都為首的窩闊台系宗王以此為由,指責拖雷家族違約奪權,長期與元廷為敵。雙方在打了幾十年,也迫使朝廷不得不在西北長期屯駐大軍,又多次出兵西北平叛。在鐵穆耳繼位後,為彰顯自己的武力,在按台山帖堅古之地與其展開場大戰。
在此戰後海都病勢日重,把兀魯思諸事托附給都哇後不久死去。都哇違背海都遺願,在海都諸子中選擇了較為懦弱和易于控制的察八兒為窩闊台兀魯思汗,反把窩闊台汗國變為自己的附庸,引起了窩闊台家族宗親諸王的分裂。
都哇對反對者各個擊破後,決定改變與元朝為敵的政策,以承認鐵穆耳為成吉思汗正統繼承人為條件,換取元朝承認他們在西北地區立國的合法性。而脫歡知道按台山帖堅古之戰朝廷軍隊損失巨大,武力再戰的鐵穆耳則立即響應,與其達成了和約,這就是西北大捷的真相。
所以說雙方皆是無力再戰,迫于形勢達成了表面上的和解,但仇恨并沒有消失,窩闊台汗國怎麼可能會遣兵來援。而伊爾汗國離元朝非常遠,就算求救什麼的,等他們趕來人估計早都涼了了。因此也不可能作為選項。
然後隻剩下金帳汗國了,其鼎盛時期與元廷在西伯利亞有道路往來,但這時候的金帳汗國已經内亂分裂,東部疆域已經夠不着元朝這裡了。而兩國邊界上“外剌”才是西伯利亞的大哥大,金帳汗國勢力收縮後,他們就隻能做元廷臣子了,而當元廷衰落後,他們就占地稱王了,不肯再接受朝廷的調遣了。
察合台汗國最近,多年來與朝廷有戰有和,摩擦不斷,宿怨頗深。但基本上一直承認元朝是自己的宗主。而脫歡以為他們同樣不會來援,不會攙和南朝的戰事,甚至都懶得借機在朝廷後背捅上一刀。
因為察合台已經分裂成兩國,且生活在那邊的蒙古人、畏兀兒人、撒裡畏兀兒人都不是單純的遊牧團體,而是有城池的,最不濟也是有土圍子簡單要塞的,貴族們都是定居的。說白了,就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他們都擔心自己的地盤被對方借機吞并,自顧不暇之際,自然沒工夫來了。
所以這也就怨不得脫歡對蒙宋兩國間的戰事持悲觀态度了,早在圍城之前便一力主張退出中原,回到祖宗之地再與南朝周旋。可惜的是大汗猶猶豫豫,宗王們舍不得花花世界,反倒是漢臣們支持自己的主張。但現在說什麼都晚了,滅族亡國隻是時間問題。
對于自己的下場,脫歡在奉命與南朝和議的那一刻,他覺得自己的命運就已成定局。和議成功,喪權辱國的鍋要他來背,削去王爵被流放邊遠荒蕪之地都是輕的,鐵穆耳很有可能為了平息朝野的怒火将他滅門,同時也消滅了一個潛在的隐患。
與南朝談判失敗,因為自己無能導緻國家陷入滅國之危的鍋脫歡同樣也要背,誰讓他是當朝親王呢!結局同樣好不了哪裡去,南朝會因此會遷怒于己,最大的可能是被作為戰利品獻俘于南朝太廟,受盡屈辱被送到不毛之地囚禁至死。而自己的部屬會被其它宗王們瓜分,财産沒入宮中,子女成為他人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