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意思是,我們隻能拿到南羅得西亞剩餘的12萬平方公裡土地組建英屬羅得西亞?”
“是的!”裡賓特洛甫笑笑,“這塊地不用你們出力,我們幫你貴國打下來。”
實際上,德國支持法國拿到一大塊法屬羅得西亞還有個交易:作為支持法國人擴大殖民地的條件,霍夫曼準備把馬達加斯加島上的200多萬土着逐漸移居到法屬羅得西亞去一馬達加斯加作為傳統法國殖民地,土着受法國影響很深,法國人同意接收這批土着。
“還要在南非建一個布爾共和國?”
“閣下,您比我更精通史和外交,這明顯是恢複舊有的秩序,怎麼談得上建立呢?”裡賓特洛甫皮笑肉不笑地說道,“布爾共和國(德蘭士瓦共和國)在90年前就已經建立,至少維持到40年前,比南非共和國的史悠久得多。”
“但是!”艾登很想說大不列颠赢得了兩次布爾戰争的勝利。但裡賓特洛甫明顯堵住了他下一句發言:“我國對布爾戰争的态度一直是鮮明而延續的。”
所謂鮮明而延續,是從威廉二世時期開始,德國就旗幟鮮明地支持布爾人給英國人搗亂。
“當然,我們會做一個公民投票,布爾人的後裔願意加入布爾共和國的,我們将進行劃界,人多就多劃一些,人少就少劃一些。”裡賓特洛甫解釋道,“元首為南非攻略準備了武裝黨衛軍集團軍,裡面有不少荷蘭人,難道他們浴皿奮戰之後不能獲得一塊土地?”
艾登被堵得一句話也沒有:英國人不想出兵還想拿全部土地,哪裡有這樣的免費午餐。
“這樣調整後,我們還能剩下什麼?”艾登抱怨道,“近乎一無所有。”
“這可不見得。”裡賓特洛甫大叫起來,“你們還有好多土地呢?英屬羅得西亞一塊;貝專納蘭保護國一塊(今博茨瓦納)一塊;南非自治領一塊,加起來依然将近140萬平方公裡,依然是南部非洲第一大國,而且最好的地塊都在你們手裡。”
至于目前由南非占領的納米比亞,原來是德屬西南非洲殖民地,艾登問都不用問,德國肯定要收回去。
經過裡賓特洛甫這樣分割後,南部非洲是英國第一,140萬平方公裡;葡萄牙第二,90萬平方公裡(擴大後的莫桑比克);德國第三,80萬平方公裡(納米比亞);然後是法國、意大利、比利時和荷蘭。等于各國都在南部非洲插了一手。
德國雖然排名第三,但這是不包括馬達加斯加的,如果把60萬平方公裡的馬達加斯加加上,德國才是南部非洲隐隐約約的第一。不過一般都不将馬達加斯加算作南部非洲,所以艾登也沒往這方面想。
在這樣調整後,德國在非洲擁有4塊殖民地:德屬東非(大緻包括吉布提、索馬裡、肯尼亞、坦噶尼喀、馬拉維和一部分贊比亞),大約235萬平方公裡,德屬西非(大緻包括多哥、貝甯、尼日利亞和喀麥隆),大約160萬平方公裡,西南非洲(納米比亞),大約80萬平方公裡,馬達加斯加,大約60萬平方公裡。合計非洲殖民地540萬平方公裡。
當然,馬達加斯加和其他殖民地的地位是不同的,在清退土着人口後,霍夫曼打算将其建設成為德意志非洲共和國,不過是否作為第三家園建設,他還在猶豫。非洲共和國顯然沒有美洲共和國的區位優勢來得明顯。今後充當特大号海外軍事基地的可能性要超過生存空間畢竟這是唯一卡在南非和澳新之間的優勢領土。
一戰前夕,法國擁有1100萬平方公裡的殖民地,英國擁有900萬平方公裡,經過這番調整後,法國隻減少了不到100萬平方公裡,依然超過1000萬平方公裡,穩居首位;德國以540餘萬躍居第二;意大利以350萬位居第三(利比亞、埃塞俄比亞、一部分南蘇丹、厄立特裡亞);葡萄牙以215萬位居第四(安哥拉、擴大後的莫桑比克),然後是比利時,第六才能勉強輪到英國。
現在攪屎棍的角色輪到德國來扮演了在非洲殖民地上,德國把一片片土地割裂得支離破碎,引入大量歐洲國家與英國對抗。
當然英國保留的區位位置還是最理想的,南非最發達的地區依然掌握在其之手,不僅有工業基礎,鐵路、金礦、鑽石礦都在上面。
溝通幾天後,雙方仍然無法取得進展,艾登表示:“如果是這個局面,我很難向國内交代。”
“差點忘了,還有個前提,貴國必須抽調運輸船提供後勤服務100萬船舶噸位,油輪、貨輪四六開,協助我們從本土和中東調集物資供應大軍使用。”
“這不可能!”艾登急得跳腳。
“您不要想不開,如果我們向法國人提出這個條件,對方将非常樂意效勞。”裡賓特洛甫提醒道,“貴國都不派兵,隻要坐享其成,世界上還能有比這更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