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郡的西北部有一山名叫木根山,此前鐵弗匈奴還盤踞於朔方郡的時候,其勢力最強大之時,此山處在鐵弗匈奴的勢力範圍之内。這座山對對於鐵弗匈奴來講,它不足以做其向黃河以北、以東,也就是柔然的地界、拓跋部所控制的代北地區、及幽冀兩州之西境的進攻之前線,但是它卻完全可以作為鐵弗匈奴部當戰事不利時的退守之地,也算是一處戰略要地。
所謂“戰事不利”,主要指的當然鐵弗匈奴部和拓跋部的戰争。
鐵弗匈奴和拓跋這兩個胡人大部落的關系,如前文所述,較為複雜,兩邊隔黃河而相鄰,既互相聯姻而又彼此侵略不停。
在一次鐵弗匈奴渡過黃河,北犯拓跋部所控制之地域的戰争中,鐵弗匈奴部戰敗,當時鐵弗匈奴大率的從弟,便率其手下的部民投降了拓跋。不久後,因為拓跋部大率的去世,拓跋内部出現了變亂。
——仍如前文所述,和早已進入父系社會的唐人不同,拓跋部和大部分的胡人部落一樣,現下尚處於母系向父系社會轉變的末期階段,父系雖然已經占據主流,但是母系社會的遺俗還沒有完全消除,所以類似拓跋這樣的胡部,他們部落中的婦人往往還是具有着相當的政治影響力的。此次拓跋内部的變亂,即是出現在此一背景之下。
拓跋部的大率去世後,盡管新的大率已經繼任,然他的妻妾中,卻有一人依仗自己所出身之部落的強大勢力,試圖推翻這個繼承人,改立她的兒子來繼嗣拓跋大率之任,對她出身的部落而言,如果能把她的兒子立為拓跋、或言之代北的大率,自然亦會是有利於其,由是雙方發生了激烈的内鬥。這個“作亂”的一方,其遊牧地在代北地區的東北地帶。繼任的拓跋大率為擊敗叛亂,就離開盛樂,到至鄰近此部落遊牧地區的一座山下駐營,後在此地更建了個城。投降拓跋的那一部鐵弗匈奴,跟着也遷徙到了此地。因為這部鐵弗匈奴曾在上郡西北的那座木根山下放牧,遂就把他們遷移來到的這座山呼做了“東木根山”。
這場拓跋的内鬥,其間頗有周折,後來繼任的這個拓跋大率一個不慎,被反叛的勢力殺進駐地,不僅其本人身死,跟随其身邊,同時而死的各部“大人”并達數十之多,投降的那支鐵弗匈奴的部民們因此也受到了不小的損失,不得不離開此地,改往它地遊牧,又在随後的日子裡,得到了“獨孤”這個部落的名字,——“獨孤”者,“屠各”之異音也,鐵弗匈奴是從屠各匈奴分化出來的;等等,不必多說,卻隻說東木根山就此得名。
得名至今,已有三四十年之久。
話回當下。
自蒲落孤、苟雄率領蒲秦大軍進攻代北以來,就像莘迩、桓蒙和他兩人帳下的明智之士的分析一樣,拓跋倍斤雖然号稱控弦十萬,固然是足以稱雄北疆,可無論是其部隊技戰術的能力、或是軍械的精良,卻都是不及蒲秦的軍隊的。
别的不提,隻兵種上看,拓跋倍斤帳下多是輕騎,而蒲秦的軍隊卻是輕重步卒、輕重騎兵一應俱全,僅這一點,在秦軍壓境、步步進逼的情況下,拓跋的部隊就萬難是秦軍敵手。
故而,拓跋倍斤雖是絞盡腦汁的謀策抗擊,其帳下猛将賀蘭延年、纥骨萬等,也都是臨戰奮不顧身,整體的戰争形勢,卻還是相當不利於拓跋倍斤。
盛樂這邊,因為一則拓跋倍斤親自坐鎮、守軍的數量多,二來,鄰近黃河,河對岸的隴軍張韶等部已經集結、前移到了河西岸附近,或許随時都會東進相助拓跋,威脅攻盛樂之秦軍的側翼,從而牽制住了部分秦軍兵力的緣故,情形暫時還稍好一點。盛樂東南邊的平城,在被苟雄部圍攻了将近半個月後,如今已經是岌岌可危。至於之前拓跋倍斤趁苟雄與慕容炎在幽州決戰的機會,搶奪下來的代郡等幽州西北部的那些地盤,更不必多言,自是早已丢失的幹幹淨淨。又再加上代北地區西北邊的柔然也派出了他們的名将溫石蘭,率騎萬餘,對其西北邊界不斷地進行侵擾,明眼之人皆可看出,仗打到現在,代北的戰敗恐怕隻是早晚的事情了。
然而在這個時刻,拓跋倍斤不愧枭雄之稱,卻是毫無畏懼之意,更沒有投降的打算。
相反,他卻於前時再一次的,向尚在他控制下的代北境内的胡人諸部發出了一道征召令,命令無論是拓跋直轄的鮮卑各部也好,與拓跋部向來共存的包括了“獨孤部”在内的烏桓諸部也罷,又或是後來被征服的高車等部,統統再一次地組織部落兵,趕赴盛樂、平城馳援。
他的這道命令,也於日前送到了東木根山下的這座城中。
命令送達已有數日,按照命令中的嚴厲要求,集合出發的日子就在三天之後了。
東木根山下的這座城,不能和唐人的城池相比,說是城,實際隻是一個軍事要塞,占地不大,城中所住,多是當地鮮卑、烏桓等部的酋率、貴族,尋常牧人則散居在周邊廣闊的草場上。
春夏季節,江南草長莺飛,北地自無嬌莺,而茂盛蔥綠、一望無際的草原之上,藍天白雲,雄鷹展翅,并種種類類的飛鳥卻亦是時處可見。
又有野花紛雜,五顔六色,蝴蝶翩飛,時而停在那拴於星星點點的帳外的馬身上,或随着遠遠近近、散落草間、正在被放牧的羊群輕舞,給人以不同於江左之婉麗的别樣遼闊壯美之感。
便在一座灰褐色的帳前,一個頭戴渾脫帽,身穿胡人男子慣穿之短袍、皮绔,下着長靿皮靴的年輕人,正站在匹打着噴鼻的黃馬邊上,拿着簡陋的馬鞍往背上放。
兩個老者和一個十來歲的少年,立在此人身後。
大概是因為長久的風餐露宿,一男一女的兩個老者,皆是瘦弱佝偻,一看即知,身體顯然是不太好。那男性老者,滿臉的皺紋如似老樹的樹皮,不時沉悶地咳嗽兩聲,一雙眼十分渾濁,卻此時露出擔憂,注視着那正往馬北上安放馬鞍的青年。